意外的訪客─記 08.07.2012 之首攀

Andersonville 的路線示意圖

上個月在 Vedauwoo 爬了好一陣子,接著又到 Devil’s Tower 去轉了一轉(是的,攀岩誌還得補上),又轉回到 Lander 這個跟 Dave 和我都很有淵源的小鎮了。Lander Wyoming 是美國領導學校(NOLS)的總部,Dave身為 NOLS 講師已經有超過十五年的歷史,我也從 2006 年開始和 NOLS 扯上關係,而 Dave 更曾經在這個小鎮上住上過十年的歲月。

Lander這個乍看起來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坐飛機也到不太了的地方,人口不多,但是臥虎藏龍。對於喜歡攀登的人來說,這裡可以說是相當棒的訓練地:一、有距離超近的優質運動攀岩場所 Sinks Canyon 和 Wild Iris,遠一點的則有 Ten Sleep,每天下班後,來爬個幾條路線,很快地想不爬 5.12 也難。前兩天,Dave的朋友 BJ 才終於完成一條他多年來的 project:5.14d的Moonshine。嘖嘖。二、如果喜歡爬傳攀,這裡離 Vedauwoo 和 Devil’s Tower 都很近,可以讓你訓練好裂隙攀岩和多繩距的技巧。三、想要做高山岩攀、混合攀、冰雪攀,那這裡更是好地方,Lander根本就是在 Wind River Range 的山腳。路線多的讓你樂不思蜀,更別提另外一個美國 mountaineering 的聖地 Teton Range 也只在三個小時的車程距離內了。還記得七月中參加 Lander 這邊第十九屆的 International Climbers‘ Festival,Dave介紹一個他的朋友大名 Mike 的爽朗中年男子給我認識,貌不驚人又俏皮的 Mike,當年可是和 Todd Skinner 一起自由攀登 Trango Tower,建立 Cowboy Direct (5.13a; Grade VII)的一員啊。啊~ Lander,好一個攀登之城啊~

Dave曾經在全球各地建立過好幾條路線,在 Lander 住了 10 年的他,怎麼可能在這裡沒有建立過路線呢?有趣的是,我們在 Vedauwoo 碰到的那個剛搬到 Lander 的人,就知道Dave的一條路線。我打開指南書(Lander Rock Climbs)一看,那條路線的所在地距離步道口有至少50分鐘的腳程,據Dave說那是他當年以越野跑步訓練體能時,無意中發現的,該路線所在的岩壁,也只有那麼一條有紀錄的路線,指南書作者 Steve Bechtel 是 Dave 終於完攀該條路線的確保者,他很給 Dave 面子,在書中寫下:

There are several cracks and slabs on this wall, but only one recorded climb. If this route weren’t awesome, there’s no way I’d have wasted the time writing this paragraph.

更有趣的是,Steve乾脆就把這片岩壁命名為 Andersonville(Dave的姓氏為 Anderson),但是大概 Dave 沒有幫路線取名,而那片岩壁又只有那一條孤單的路線,Steve就逕自稱之為 The Lonely Town of Andersonville。路線的敘述如下:

The Lonely Town of Andersonville 12b — This is the overhanging hand-to-finger crack that splits the left side of the wall. Scramble to a small ledge to start. 60 feet.

我取笑 Dave ,怎麼這麼可憐呢,好寂寞喔。Dave說,他後來終於搬離 Lander 就是因為在 Lander 找不到伴,Lander 的攀登者很多,真真就是陽盛陰衰,可憐的他當年還曾經在日正當中的時候到酒吧裡頭喝悶酒呢,真是攀岩者的心事誰人知?

談談說說,他說倒還想回到 Andersonville 看一看,他續道:「那邊還有很多條沒有人爬過的裂隙,有幾條蠻簡單的,妳也可以去首攀。」好啦,好啦,我知道我是爬不上帶仰角的手指裂隙啦,不過攀岩就是這樣,是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是去和別人比,而且去增加一下經驗值也是好的。

還沒爬呢,我就開始幻想應該幫路線取什麼名字,我說:「你的小鎮不再寂寞了,要不叫 Great Company好了。」Dave嫌棄這個名稱太 corny。後來我又建議了幾個名稱,終於以「An Unexpected Visitor」獲得他的首肯。

計劃決定之後,一大早就先去五金行買了一隻大鋼刷,一隻小鋼刷,就興致勃勃地出發了。到了那片岩壁,說實在的比我想像地還漂亮,果然是我最喜歡的花崗岩。他讓我自己挑一條路線,我就放膽挑了一條我覺得我應該可以爬得上的路線。先從亂草堆,爬一條比拳頭稍寬的裂隙,然後 mantel 上一個小平台。接著順著另一條較小的裂隙,再上一個小平台。然後爬一個雙裂隙系統,最後進入稍帶仰角的面左內角系統(left-facing corner)登頂。

Dave先到最上方架設 top rope,垂降的時候以 nut tool 清理該條路線,就看到沙土灰塵滿天飛,大小落石紛紛落下,好一陣子,Dave才灰頭土臉地回到地表,他說估計這條路線大概在 5.8 – 5.10 之間吧。他說,你先 top rope 試試看,上去的時候先別清,路線要從上方清理下來比較省事。我 top rope 的時候才發現該路線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原本以為見到的那些裂隙都是可以塞的(jam),但是不然,該雙裂隙系統左裂隙是可以塞手指的小裂隙,右邊的裂隙則是內小外大(flaring),只有一個地方有手塞(hand jam),其他地方都塞不牢靠,只能 lieback 或是 pinch。最糟糕的是其相當考驗平衡感,放支點會相當有挑戰性,但是又不能 runout ,要不然很有可能撞上下面的小平台。

我第一次 top rope 的時候,挫折感很重,一是每抓一個手點,就抓下一大把沙,二則是腳下沙沙的滑溜地不得了,我本來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不管腳點多小,我都可以站得牢,但是這個優勢一失去,突然就覺得我的攀岩能力大大下降了。只好認份地在下降的時候,再用大鋼刷好好地清潔路線。弄得我回到地面時也灰頭土臉了。

Dave接著也 top rope ,也同意路線比想像中的還弔詭,他也滑了好幾次,所以又用小鋼刷細心地再整理了路線。接著又發現原本起攀用的一條小裂隙,其實是蜜蜂窩,只好對路線走向稍做修整。幸好那條裂隙不是路線的關鍵處。我接著又 top rope 了兩次,還是沙沙的,也沒有完攀,但是那個 pinch lieback 實在累人,我怕再不先鋒我的手臂就沒力了。就說還是直接先鋒吧。

果然這條路線的難關不在攀爬,而是在放支點,為了放那幾個支點,死硬地維持身體張力保持平衡感,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去一隻手來放那幾個 cam(還好是放 cam,要是放 nut 我就不知道我撐不撐得了),沒想到在最後關頭,剩下大約一個人身就衝過難關的時候,想說一鼓作氣衝上去,卻抓不牢那個 pinch 來重整腳點而墜落了兩次。唉唉,只好先下來休息。

幸好最後還是完攀了,要不然這個意外的訪客就要鎩羽而歸了。終於 The Lonely Town of Andersonville 不再孤單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台灣女孩. Chick From Taiwan

我是本站的作者,易思婷,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我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我的冒險本質。我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而這個網站,記錄我的求知和探險,是個累積快樂的地方。「台灣女孩」的臉書粉絲頁

《睡在懸崖上的人》新版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2012年出版,在2017年能夠再版,實在是非常開心。五年後再看這本書,自然覺得當年文字青澀,但是情感很真,故事誠實,而裡頭描寫到我相信的原則依舊不變。推薦給大家。在博客來購買本書。

《我的露營車探險》

2016年11月出版的《我的露營車探險》講述了我和先生Dave Anderson,四年多來住在親手打造的露營車Magic,遊遍美西絕美荒野的故事和領悟。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在博客來購買本書。本書影片

《傳統攀登》

2014年7月出版。我的第二本攀岩工具書,也是中文世界第一本針對該主題的專書。從淺入深系統化地講解傳攀:置放岩楔、架設固定點、多繩距攀登、自我救援等。每個主題下,說明該主題的理論基礎,再示範目前主流的一種到多種作法。在博客來購書。

《一攀就上手》

2013年10月出版的《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是我撰寫的第一本攀岩工具書,從基本知識到技巧、裝備添購與下撤。希望藉由此書帶領初學者系統化的進入攀岩的殿堂。在博客來購書。

《睡在懸崖上的人》

這本《睡在懸崖上的人》是我在 2012 年 7 月出版的書籍。副標很長「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不過它倒是挺誠實地告訴讀者,這本書究竟要說些什麼。本書影片。在博客來購買本書。簡體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