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從事戶外活動者,一定在某個時刻吃過或是帶過 bars 到步道上或者是天然岩場邊。這裡的 bars 種類還真多,從比較平民化的桂格和 Nature Valley 的 granola bars,到受攀岩者歡迎的 Cliff Bars 系列,從事三鐵喜歡的 Power Bars 系列,還有高檔的 Protein Bars 等。
我也吃過不少 bars ,尤其在爬多繩距路線的時候,bars 真的很方便,但是除了方便以外,個人對市場上的 bars 實在不敢恭維。因為以台灣人的口味而言,這些 bars 都太甜膩了,或者不像真的食物。於是心裡一直惦著要自己製作 bars 的念頭。我爸爸是香港長大的,從小我就愛吃南棗核桃糕,我想基本原理應該是一樣的,而且南棗核桃真不像美國 的 bars 這麼膩人,我一定可以做出自己喜歡的口味。
把這個念頭跟 Dave 一提,他說我真該和他的朋友 Erik 請教。多年以前,他和 Erik 在 Yosemite 混,Erik 自製了很多 bars 在 Camp 4 兜售,還相當受歡迎。現在 Erik 長住在 Joshua Tree,是個專職的攀岩嚮導,我一問之下,他果然興高采烈。
他是這麼說的:
「一杯 nut butter (花生醬、杏仁醬、核桃醬等等),加上一杯稍微加熱的蜂蜜(稍微加熱所以不會太硬,但是不要過份加熱到破壞營養),用隻木湯匙攪勻,然後逐漸混上你喜歡的東西。堅果也好、曬乾的水果也好。不過要記得加上可以吸收溼度的東西,像是椰子粉或是芝麻。」
這時候他太太加入討論,告訴我「妳要加很多吸收水分的東西,椰子粉(coconut flour)非常強效」,說著就大方地遞給我一罐椰子粉。
Erik 繼續繪聲繪影地說:
「漸漸地該個『麵團』變得愈來愈堅硬,再攪拌下去木湯匙就要斷了,這時候就是該用手的時候了。加進去的東西愈有顆粒愈需要咀嚼愈好,這樣子 bars 才不會像人工食品,會像真的食物,這樣才會讓人有食慾。最後放到盤裡壓平,切片的時候,因為裡頭的油脂,所以絕對不會黏鍋底。」
「如果蜂蜜太甜,可以用麥芽糖或者是從米萃取出來的糖液(rice syrup)取代。」
呃,聽完之後,我最大的疑問就是到底該個「麵團」究竟該多堅硬?多乾燥呢?不過因為 Magic 的空間很寶貴,我也沒有像以前住公寓一樣,擁有量秤、量杯、甚至混材料的大碗了。反正差不多就好了,我這樣想。
前兩次的製作過程中,我混了很多所謂的戶外乾糧(trail mix – 有花生、杏仁、葡萄乾、薑糖、蔓越莓乾和大量的芝麻和椰子粉),該個麵團很乾燥,切的時候卻零零落落,邊緣的東西都掉下來了。有的還有個 bar 的樣子,但是吃的時候必須一手在下邊接著。好吃歸好吃,難看也真難看。
我拿了一些給 Erik 吃,他倒是很稱讚,說這樣才像真的食物,如果不夠黏著,他建議「可以多混些蜂蜜」。
隔天 Erik 休假,跑來和我們一起攀岩,帶來了他自己做的 bars。非常有 bar 的樣子,也不太甜,但是裡頭的顆粒不大。我想也許我不應該太有野心地混了那麼多大體積的乾果,也許「麵團」也該濕黏一些。
所以我捲土重來,在鍋子裡放上大約五比四的蜂蜜和花生醬後,我混進一包椰子粉(不是 coconut flour 而是超市買的 coconut flakes),再倒進 granola (主要成份是燕麥),混進烤餅乾的巧克力片。麵團可以維持一整團的形狀,邊緣黏黏的,手掌離開麵團後手掌上會有黏膩感,但是不會黏上東西。接著我在平底鍋裡灑上薄薄的一層芝麻,把麵團在平底鍋上壓平,再在上頭灑上一層芝麻。(芝麻的目的是避免之後黏手)
因為 Magic 的冰箱不夠大,所以只能天然冷卻,不過沙漠地方晚上常是十度以下,和冰箱比起來也不遑多讓。幾個小時之後,切開,果然好吃又漂亮。我個人是覺得還是甜了些,不過美國脾胃的 Dave 倒是很喜歡(或者他不敢說不喜歡)。我認為應該可以再混進少許材料。不過我已經相當滿意了。
自己做 bars ,如果把工錢也算進去,可能沒有省到很多錢,可是不明的人工添加物的確少很多,且可以自己創造新口味,還是挺值得的。
One Comments
[…] 今天我就試作了Thrive Foods: 200 Plant-Based Recipes for Peak Health(其實沒有耐心看完,只記下一些感興趣的食譜)書中的一個energy bar的食譜。雖然說之前就已經從朋友那邊學來一個energy bar的作法,但是因為該個食譜需要購買市售的堅果醬(如花生醬),還是不如自己從堅果本身開始打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