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的機緣?
這個問題是三月份在羅東演講的時候,一位對我來說相當特別的讀者問我的。那時候我笑呵呵地回答:「出這本書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就是想找個方式賺錢啊~」也許是我過份敏感,當時她的眼中似乎閃過些許失望。散場回家後,多點時間想想,我並沒有說謊,但是我的說法頂多解釋了,為什麼對出書這件事終於積極地採取行動,卻沒有說出「機緣」。可是機緣究竟是什麼呢?這兩個字都很玄,只好在這邊談談《睡在懸崖上的人》出書的故事,順便和那位讀者道個歉,回答個問題居然也可以拖這麼久。
先說我高一的時候,差點去唸文組,因為我考慮唸中文系。以前我是很「乖」的小孩,家裡、學校、圖書館是我唯一的活動範圍,所以我讀了很多課外書,幾乎無書不讀,還曾經有讀遍世界書的夢想(還好很快就覺悟這個夢想的不可實現性),特別偏好文學、歷史、科幻、武俠,喜歡舞文弄墨、咬文嚼字、賣弄雙關、構思絕妙譬喻,雖然我的文章從來沒有得到過國文老師的青睞(只有小學對十大建設歌功頌德曾經被選為佳作,幸好現在已經不再虛偽)。後來自己覺得中文系畢業了大概會餓死,就選了理組,但還是非常喜歡語言的美、靈活性、創造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的博士生涯專注在以電腦了解人類語言的研究上)。
總而言之我愛寫,雖然說寫作是整理思緒的好法子,但是我還是希望有人聆聽、有人閱讀,大四的時候曾經有個機會出書,我的書是套書中的一本,但是套書中的十個作者,包括我只有三個人完稿,所以出版計畫就流產了。負笈美國之前也搞過電子刊物,也沒弄出什麼名堂。
到了美國之後,那時在明日報新聞台開了站,很文青地寫留學的故事,那時候在網路上寫東西的人還不太多,還著實認識了一些對彼此文風或者是主題感興趣的朋友。後來部落格興起,就自己架了個站。開站的話要有個主題,要不然很難吸引讀者,除非我真有大師級的文采,或者能夠辛辣詼諧地針砭時事。剛好我那時一頭栽進戶外的世界,種種學習的過程,以及遇到的困境,往往觸動我心靈深處。真要寫,還是要寫自己熟悉的題材,真心寫,就算文字不華麗,還是可以觸動人心的。
在部落格上、日記裡累積了很多戶外故事之後,就動了出書的念頭,書名、大綱都有了(那時候我是以《洋博士.野丫頭》來策劃這本書),可是一方面要完成博士論文,二方面也不是真的很缺錢,就擱置了下來。2011年一個萍水相逢的朋友問我要不要一起去中國騎摩托車,那時候為了籌經費,除了寫企劃案找贊助,和親友募捐以外,我發了百來封郵件給我認識的人,信件中一條條地列出我可以幹的活,如果他們有認識需要幹這些活的人,幫我聯繫一下。而其中一項就是寫書。
一個在明日報、部落格時代認識的網友,是個專職譯者,她說可以幫我向曾經合作過的出版社問問。麥田的編輯答覆說:「這個人好像蠻有趣的」,我接著送上提案、大綱、文字範本、以及一些照片。摩托車之旅之後,我回台灣過端午,去出版社面談,一談就談了整個下午。接著從撰寫更詳細的大綱,到確定最後的大綱,與出版社往來討論有數月的時間,才終於開始寫內文(基本上就是對過去的文章,大刀闊斧、去蕪存菁地重寫)。中途編輯說作者最好要有個部落格啊,於是新開了「台灣女孩」這個網站。
有趣的是編輯再三叮嚀不要寫太多字,怕太厚重,後來還是比預算字數多了一萬字,幸好編輯覺得「很好看」,算是鬆了一口氣。書名和文案都是編輯做的,本來覺得副標很誇張,但是仔細咀嚼也欣賞編輯的巧思,不是「墜落」,而是「爬上夢想的高峰」,把攀岩登山都一語雙關進去了。
我還記得那時候套書的出版計畫流產了,曾向套書的編輯哀號說,「我想出書啊」,他說「妳如果一直記著這句話,總有一天會出的。」而現在我記著的是,「希望能出一本關於探險的書」,大綱的藍圖也有了,接下來就是說服出版社了。
謝謝你的回答!
其實這個問題是幫跟我一起去的朋友問的(我的朋友被我從桃園拖到羅東聽你的演講),她的夢想是寫寫東西,想要自己出版自己的作品
而就像台灣大部份的人一樣,我們被教育成向現實看齊,很少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
我很幸運,在猶鬱不決的時候,看了你的書,非常感動之餘,決定好好的追夢
現在已經拜師有系統的學習拼布,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自己的作品產出!
謝謝你鼓舞了我及我的朋友!
祝一切順利!
Jenny,不客氣。再次感受到出這本書讓我被有夢想的人包圍,真是太棒了,我們是不寂寞的!非常開心聽到你向拼布藝術又邁進了一步,我相信一定很快地可以看到你的創意作品。也請向你的朋友打氣,記著這個夢,就一定會實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