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米德湖北支旁的169公路出遊憩區,快到莫巴谷地(Moapa Valley)的歐弗頓(Overton)時,會經過內華達州最老的州立公園火焰谷(Valley of Fire)。公園以砂岩為主題,石化的沙丘凝固了水流與風向的歷史,地層的變動創造出險峻的山勢,陽光下紅色的石頭是把熊熊的烈火,燒紅了遊人的眼睛。這裡的地質景觀是這麼的匪夷所思,不但西部片愛來這裡取景,科幻片也認為這是外星球的不二選擇。
出火焰谷的東境往北走很快會匯入州際公路15號,先別急著穿過亞利桑納到猶他州,內華達州的東南角落還有一區神祕的地方─剛在2016年被歐巴馬依文物法(Antiquities Act)升級為國家紀念區(National Monument)的金丘(Gold Butte)。金丘與米德湖遊憩區在西、南境接壤,東方則緊鄰大峽谷帕拉香國家紀念區(Grand Canyon-Parashant National Monument)。
戶外人在美國遊憩的地方幾乎都是公有土地,管轄單位可能是聯邦的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或是國家森林處(National Forests),也有可能是各地的州立公園。我們每年都會購買聯邦的年票(America Beauty Pass),來給付進出所有聯邦土地的費用。州立公園則要看當州的規定,有的不收入園費,有的單日計費。
國家公園保育上的規範最嚴格。其他的公有土地則看地方說話,土地管理局掌管西部的大片土地,牧場主與業者可以申請土地使用許可,放牧牛隻採油採礦等。如果特殊團體像是保育或原住民組織想要保護某公有土地區域,則會展開遊說(lobby)。成立國家公園需要經過國會,「比較容易」的路是懇請總統先成立國家紀念區,再繼續活動伺機晉級為國家公園。
盡管比較容易,仍需多年努力,沒有特別關注的人,可能以為總統金手一點就成了。但紀念區就算成立了,並不代表消弭了與既得利益者的爭執。金丘和同年成紀念區的猶他州熊耳(Bears Ears)現在還是爭議不斷。
剛抵達火焰谷時恰恰是傍晚,趁著光線好時先駕車進園繞一繞,幾對新人在攝影師的鏡頭前,展開最幸福的笑容,夕照下的紅岩熱燄融融,曠地上的沙礫是燒紅的炭,還好大風揚起新娘的白紗,飄逸在滾動的紅塵中,讓畫面溫柔了不少。我暗暗在心頭拿這裡與紅岩谷比較,火焰谷的顏色豔,就是多為丘陵起伏,沒有紅岩谷的高山陡壁氣吞山河。
隔天早起趕著去公園前幾年才規劃的火浪(Fire Wave)步道,步道不長,很快就從沙地岩壁前穿過,抵達堆滿鐵團塊的橘色岩原,盡頭的砂岩條紋交替著橘色、香檳和粉澄色,地形起初只有斜坡或梯田,慢慢琢磨成滾圓的凸丘,圓滑的低谷,砂岩終於波濤洶湧。
取名火浪是師法亞利桑那州北郊狼丘(Coyote Buttes North)的浪(The Wave)。那兒是全球知名的地質景觀,網上多的是令人咋舌的照片。條紋樣的多彩砂岩上下起伏,就像時而洶湧時而低語的波浪。可惜每天只讓20人進入,供不應求,中簽的機率極為渺茫。
火浪的規模小得多,且柔媚可親,我尤其喜歡遠看平整,近看皺紋滿面的真實。從火浪返回的路上,岩壁上的岩漆顏色深沈,揮灑著潑墨寫意,和道旁紅沙中月見草炸開的一片雪白成強烈對比。
繼續沿著白穹路(White Domes Road)開到底,是環狀的白穹步道(White Domes)。步道不到2公里,慢慢遊覽一個小時也綽綽有餘,若想要走遠些,可以在過了狹道(Narrows)後續走7公里長的探勘步道(Prospect Trail),但需要在終點安排車輛接駁。
我極愛白穹步道,走下紅沙積成的步道,兩旁的沙丘盡是風惹起的波瀾,兩壁不見過份飽滿的磚橘色,多是柔軟的香檳和可口的香橙,混著奇異的斑斕條紋和花樣。有些地方甚至是極淡的象牙白,卻讓黛筆描上了整齊的線條。狹縫段岩壁上整齊的凹洞的像疊著數隻口琴,不規則的大小洞穴則是等著人來巧心佈置的多寶閣。
繼續走著出現了小岩拱,左右走動著讓拱門下的觀景窗決定風景,乏了就走上岩拱,岩面上突起條條細細的蜈蚣線,是歲月凝結風勢形成的皺紋,還是開大刀後癒合的傷口?岩石的天然風姿定是原住民創作的靈感來源,或許沙漠中的蜥蜴也用這些線作跑道互相競賽。步道尾圓嘟嘟釋迦模樣的岩丘整齊排列,側面有好些洞穴,比丘可用大洞穴靜坐,小洞穴放置經卷,豈不是上佳的靜思地。
鼠水箱步道(Mouse Tank Trail)盡頭是天然的岩槽,大雨過後儲上的水量可以經月不乾,成為原住民聚居的地方,1890年代曾有罪犯在這裡藏匿。史前人類傳遞訊息或舉行儀式時會留下岩藝術,走訪鼠水箱步道要看的就是岩刻。可惜岩刻不是完整的文字記載,後人只能猜測一二而無法重現史前人的生活樣貌。
美國西南荒漠區常見史前的岩藝術,包括岩畫(Petrograph)和岩刻(Petroglyph),荒漠的氣候乾燥,史前人的岩藝術得保幾千年,不過只用顏料塗抹岩面的岩畫,畢竟比岩刻難保存,也就比較少見。就算是岩刻也只有在岩漆面上的保存較好,因為該處的岩石較耐風化。
第一次看到豐富且靈動的岩刻是在猶他州,從191號公路轉進峽谷地國家公園路上經過的新聞石(Newspaper Rock),大面積的岩漆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事件和人物,人們告訴我這是阿納薩齊人(Anasazi)的作品。阿納薩齊有高度的文明,食物主要依靠農業而非狩獵採集,善做陶器,定居在精細的建築裡,而非短居的岩穴。
阿納薩齊是納瓦霍語,意指古老的人,主活動區在科羅拉多高原所在的四州角(Four Corners):猶他、科羅拉多、亞利桑納、新墨西哥州匯集的那一區,也是後來納瓦霍人的主居地。阿納薩齊也曾在內華達州南端出沒過,比如火焰谷和金丘。依靠農業的生活方式機動性低,遇到乾旱就沒轍了,只好往東或南遷徙,取代它們定居的南派尤特人(Southern Paiute)以狩獵採集為主,受氣候的牽制比較低。阿納薩齊人後來神奇的消失了,學者推測是乾旱所致,也有一說是往南遷徙匯入今日的普韋布洛(Pueblo)人。
鼠水箱步道才一公里多,但一定要慢慢走,且仔細在岩壁上掃描,這兒岩漆的顏色較淡,岩刻雖多卻不是十分顯著,岩刻大多是人物或是主獵物大角羊,卻也發現一隻角特別大的公鹿,以及可能是月曆的梯形物。公園的另一處阿特拉托岩(Atlatl Rock)也有岩刻,留有更早年代的狩獵人使用的獵矛。
截至目前為止,走訪的步道都容易抵達,路程也短,十點過後漸漸人聲鼎沸,不太能靜心欣賞,於是轉移陣地到自然岩拱步道(Natural Arches Trail)。步道從火焰谷路沿著乾河床往北走,愛走多遠折回都可以,不過河谷內的主拱已在幾年前塌陷了,不知道進去還看到多少岩拱?
乾河床盡是軟趴趴的沙,走起來非常費力,但上頭滿滿的都是動物的足跡:野兔、郊狼、走鵑(roadrunner)、松鼠、拖著尾巴的蜥蜴、像自行車鍊的毛毛蟲。河床中抽起好幾株棉白楊(cottonwood),紅沙上的凹陷積著白花花的棉花球。一對夫婦背著牽著孩子迎面而來,心有靈犀的微笑點頭對我們說:「裡頭很好,完全都沒有人。」
從容的展目四顧,高起的河岸上先是起伏的赭色沙丘,才是屏障的紅岩山壁,眼尖的戴夫突然低語:「大角羊。」我順著他的描述才看到移動的羊軀,似乎有好幾隻,受驚動的牠們朝遠離河床的方向蹦跳上山。
我們悄悄繞上一條支道,在看得見牠們的距離下矮在一個巨石之後,示意我們並不是威脅。牠們在山坡邊猶豫了好一會,領頭的羊才膽大的穿過我們的視線,剩下的羊放鬆心情大嚼著茂盛的沙漠毒菊。一隻兩隻三隻,有十四隻呢,第一次看到這麼一大群,興奮的都忘了注意兩旁究竟有沒有其他岩拱了。
趁著還有些天光,我們接著走環狀的象石步道(Elephant Rock Loop),2公里的步道,部份與公路平行,部份與昔日的馬車道箭頭路(Arrowhead road)重合。雖然象形石在公路旁,我卻喜歡遠離公路的那一段。我偏好荒涼一點需要辛苦一點的地方,以交換與自然單獨相處的機會,不過火焰谷挺適合帶著年幼孩子的家庭遊憩,實質的美是不因人多而減少半分的。
金丘國家紀念區與其他土地管理局下的許多領地一樣,除了少數遊人較多的地區,沒有鋪設的道路,沒有規劃的營地,也沒有廁所。車子不能離開已有道路,越野車必須使用指定地區,但只要自備飲水食物貓鏟,空地可以免費露營,人也可以隨意步行探索。
從I-15轉上170公路往南,過了維琴河即接上半鋪設的主幹道金丘路(Gold Butte Road),33公里後則完全是土路,路況會視氣候雨勢改變。上沙漠中的土路,若沙多則一定需要四輪驅動,若有暴洪或是雨水造成泥濘坑洞,路乾後即有可能至少需要高底盤車輛,普通車輛一般最好挑選有整路機維護且路面乾燥的路。這一路上我們經常打電話或是造訪遊客中心,以了解即時路況。
金丘紀念區保護的是文化、史蹟、和特殊的自然風貌,包括成千上萬的岩刻,先民開礦拓荒的遺跡,沙漠陸龜和大角羊,詭譎的紅岩地貌,上億年的化石等。觀賞瀕危動物需要緣份,拓荒開礦的先民離我時代太近不是很吸引我,所以對金丘的探索專注在岩刻與地貌。
金丘最著名的岩刻區域叫做跌倒人(Falling Man),那兒自然有個岩刻栩栩如生描繪個摔倒的人,但還有許多其他的創作,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時,看到許多有意思的照片,作者特意不標注GPS座標,要你自己去發掘。前往跌倒人岩刻區得從金丘路轉上黑丘路(Black Butte Road),約3公里會抵達步道口。Magic轉上黑丘路不久,感覺軟沙太多路況不妙,於是停在剛經過的砂岩丘下的露營地,換成雙腳前進。
從跌倒人繼續朝著黑丘前進,不遠處還有21隻羊岩刻(Twenty-One Goat),以及黑丘底下牧牛人築的水庫,於是我們決定一路走去,最後再往西切回黑丘路轉回停車處,形成環狀路線。總里程12公里。
春天的土路旁野花盛開,青草綠的喬拉仙人掌(cholla cactus)花,豔橘色的沙漠錦葵(desert mallow),也有些許涼風,緩和了炙陽。過了步道口標示,砂岩丘前散落著幾株約書亞樹,前頭亂長著金澄澄的沙漠萬壽菊(desert marigold)。
在砂岩山丘間穿梭上下的步道美極了,岩石不知道混入多少種礦物,顏色如夢似幻, 風與水的侵蝕造就了地質紋理,粉彩的鵝黃、高貴的媚紫、嬌羞的酡紅捲成渦流,起伏的漸層橘色系蠟染了米白的背景。東拐西繞上攀下鑽,生動的岩刻莫名就出現在眼前,岩刻或單獨或群居,大角羊鬥著角,人物牽著手兒跳著舞,彩虹、太陽、河流、腳印層出不窮。簡直就是在仙境裡尋寶,讓人欲罷不能。
攀上岩丘,踏著岩板下降進乾河床,刻滿了羊的大型壁畫就在眼前,最上面的一排羊頭接著尾排成一列,加進下頭不肯排隊的羊,似乎不只二十一隻呢!刻在那麼高的地方,創作者若沒有墊著石頭,就是很矯健的攀岩者。
當年牧牛人阻塞出水口形成的黑丘水庫,現在只是砂岩環繞的低窪地方,只有蝴蝶百合和海貍尾巴仙人掌(beavertail cactus)伴著亂草。回程的路上,被驚動的蜥蜴快速逃竄躲進灌木底下,原來是角蜥(horned toad),脖子上突起好幾隻角,背上穿山甲樣的鱗片嶙峋,倒像是迷你恐龍了。
隔天我們有個大計畫,沿著金丘路往南開,轉進泥河床路(Mud Wash Road),先探訪泥河床沙丘(Mud Wash Dunes),接著切過沙漠探訪紅石泉(Red Rock Springs),繞回頭看小芬蘭(Little Finland)後,走土路回到車上,再沿著泥河床路開到底造訪泥河床狹谷(Mud Wash Narrows)。
泥河床沙丘是緊傍著紅砂岩丘的紅色沙丘,沙上佈滿了動物足跡,尤其是亂糟糟的毛毛蟲路徑,但卻沒看到半隻毛毛蟲,估計這兒的花兒也被吃得差不多了,想必已經長大羽化成蛾了。見多了黃沙丘,紅沙丘讓人耳目一新,我脫下鞋赤腳亂走一氣,腳下沒感受粒粒滑落的細沙,而是整片的塌陷,沙裡蘊含了不少水量,難怪養著不少綠意。
切往紅石泉的路不太好走,要不深陷在堆積的軟沙,就是得翻過焦脆的紅岩,那兒的確有地上冒出的細細水流,是沙漠的珍稀資源,但除了「稀罕」兩字,景色並無可觀。許多沙漠的遊記都寫著,人現在坐著有空調的車子,帶著足夠的飲水在沙漠探索,比前人多了餘裕讚嘆地質景觀,卻對水洞涓流不怎麼稀罕了,誠然此語。
前往小芬蘭的土路邊鼎立著幾株棕櫚樹,地面上看不見水漬,必是藏有豐沛的地下水。小芬蘭是特殊紅岩地貌的聚集地─三面環繞的紅岩劇場,前凸後凹的牆面,歌劇院般的斜飛屋椽。可惜我倆已經曬得頭昏眼花,無心慢慢欣賞,當初應該在遊覽完沙丘之後,開車直達小芬蘭步道口的,沙漠探索怎能忘了看太陽臉色?只差幾步路就回到車上時,福至心靈抬頭一望,岩漆上可不是小片的岩刻嗎?看來金丘到處是古人墨寶啊。
1900年左右馬車隊伍從亞利桑納州拖著礦產,送往被米德湖淹沒的聖湯馬斯城(St. Thomas)的火車站,必須經過泥河床狹谷,也是道路中最困難的一段。馬車能走,雙腳當然不是問題,開始的岩壁較高聳,河床上有潺潺的流水,侵入性物種檉柳(Tamarisk)長得如火如荼。過了一公里多,礫岩壁逐漸低矮,路途開始顯得重複單調,就沿原路折回了。
重回水量豐富的起點,野放的牛隻哞哞的叫嚷。在沙漠中看到牛隻總覺得稀奇,牛的食量可不小,在這樣的地方,吃什麼?夠嗎?金丘醞釀成立國家紀念區的漫長歲月中,國家收購回不少放牧許可,邦迪(Bundy)家族一直堅持在這裡野放,但不繳許可費用,也不付稅金。土地管理局動用直昇機從空中計數牛隻數目,以準確開出罰單,過了一定期限,依法吊銷邦迪的放牧許可,但邦迪一家持續在金丘放牧,武裝與政府對峙,暗襲聯邦工作人員,2016年並在奧勒岡州持武占領馬呂河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Malheur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長達41天。兩方的對峙可追溯到1989年,每當金丘這裡有官方地方會議,總是難以和平收場。
聯邦政府只能把聯邦土地改成國家紀念區,提昇文化、古蹟、生態保護的重要程度,相對的開礦採油放牧等使用土地的方式的重要性就降低。由於川普明說不相信全球暖化,上任以來國家紀念區的爭防戰打得激烈,各利益團體積極遊說,希望川普能取消或縮小國家紀念區的範圍。
曾在洛杉磯的歷史,讀到當年西進的拓荒人,為了豢養牛隻在山區築水壩,改變了原住民賴以維生的生態系統,最後又被更有勢力的都市人用水利工程把水引走,再也不能放牛的故事。邦迪強調他的祖先比聯邦政府更早來到金丘,但真要追本溯源南派尤特人不是更早?而人和牛都不是沙漠的原生物種,又該怎麼說?天道不仁,沙漠的物種不是遷徙、演化、就是滅絕,若繼續對地球予取予求,人類會走上哪一條路?
One Comments
[…] 從距離金丘國家紀念區最近的城市麥斯奎特(Mesquite NV),沿著順著維琴河蜿蜒的州際公路I-15北上,穿過連接科羅拉多高原以及莫哈比沙漠的維琴河峽谷(Virgin River Gorge),一小時的車程即抵達南猶他州最大的城市聖喬治(Saint Geor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