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名間鬧鐘就響了,又賴床了一陣子,瞇著眼想說才剛過五點嘛,而且天還暗暗的,也許還可以多賴一會,沒想到不到十分鐘,天就大亮了,慌張的坐起身來,雖然也才五點多,但沒有掌握到一天亮就開始攀爬的節奏,好像浪費了大好光陰一樣。
Full Story »莫名間鬧鐘就響了,又賴床了一陣子,瞇著眼想說才剛過五點嘛,而且天還暗暗的,也許還可以多賴一會,沒想到不到十分鐘,天就大亮了,慌張的坐起身來,雖然也才五點多,但沒有掌握到一天亮就開始攀爬的節奏,好像浪費了大好光陰一樣。
Full Story »第四段的結尾就是今天的過夜處阿瓦尼平台(Ahwahnee Ledge),聽說這個天然平台既大又平整,視野良好,是高級的休憩處,於是命名者根據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五星級的飯店阿瓦尼飯店(Ahwahnee Hotel)來命名。估計我這輩子應該不會這麼豪氣的去花錢住阿瓦尼飯店,但是辛苦一天後睡在阿瓦尼平台上感覺更加神氣。
Full Story »之前爬了酋長岩之後,常有人問我爬大牆什麼最難?我總說:離地最難。而在大牆獨攀上更是如此。攀登大牆行前準備功夫的繁瑣,以及在漫長的攀登過程中,不知道會遇到什麼難題的忐忑,常常把立志攀登時的雄心壯志沖銷掉一大半。
Full Story »大牆獨攀的過程基本上是這樣的:將繩尾固定在底部的固定點上,使用主繩的行動端先鋒並確保自己,身後拖著連到拖包的繩子,抵達該繩段的固定點,固定住該主繩,固定住連到拖包的繩子,垂降連到拖包的繩子回到下方固定點,放出拖包,上升先鋒使用的主繩並清裝備,到達上方固定點之後,將包拖上來。所以每個繩段會走三次,上兩次下一次。
Full Story »我第一次動了獨攀的念頭,是在對攀爬酋長岩(El Cap)起心動念開始,所以大概是在2012年中或是年底。2014年四月成功的攀登酋長岩的The Nose路線,同年十月成功攀登The Salathe Wall路線。爬The Nose的時候,我還處於大牆實習階段,有個頗有經驗的繩伴有極大的心理安定作用。待得爬The Salathe Wall的時候,我則是那個相對較有大牆經驗的那個人,對於整個大牆攀登的系統有了極大的自信,於是開始很認真的思考大牆獨攀的可能性。
Full Story »青島花崗岩的樣子還真的很像Joshua Tree,當然周遭的環境完全不一樣,青島就在海岸線上,而Joshua Tree位在沙漠。這裡的路線還不是很多(抱石路線倒是很多),也因此接近相對困難(因為少人拜訪,尚未有步道規劃)。不過有一點比Joshua Tree棒很多的地方,就是這邊的海鮮,好吃的不得了。我是在台灣長大的,能夠吃到這麼棒的海鮮,安慰我思鄉的情誼。
Full Story »這部片子是Dave講述我們一行四人,今年一月去智利南端Patagonia的Avellano Towers山區探險,嘗試首登的經過。十有八九,在努力之後,結果不如預期,嚷嚷著以後只要爬短暫的成熟路線即可,終於還是會按捺不住心中的蠢動,再進入山區找屬於我的那條線。因為那是刺激我成長的終極動機,而有什麼可以比在美麗的地方感受成長更讓人愉快的呢?
Full Story »The Nose是酋長岩上最容易辨識的路線,基本沿著酋長岩最顯明的特徵,也就是西南面和東南面岩壁的交會線,像是一艘船艦乘風破浪的前端,也像是挺直的鼻樑。1958年由Warren Harding領隊的隊伍首攀成功,轟動全球攀登界。該計畫從開始到結束,跨時18個月,在岩面上的工作天數總共47天。之後許多自由攀登者、速攀者在這條路線上不斷寫下劃時代的歷史,讓這條路線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路線。
Full Story »天使降臨山是錫安峽谷中段一座像是排翅的山頭,因此山頂三百六十度的視野可以一覽無遺周遭的大小山頭,往下俯瞰峽谷風光時更是給人目眩神迷的感覺。不過要走這一段還真的要有好體力,單程將近四公里的健行,總上升高度有460公尺。一路上行氣喘吁吁是常見的,回頭一路下行則給膝蓋很大的壓力。根據個人的體力,來回需要3到6小時不等。
Full 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