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生路的坐三望四上,我一路行來,深覺得「真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開始攀登之後,更覺得保持真實是唯一一件重要的事。有時候保持真實不是很簡單,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根據主觀客觀的條件來估量自我的分際。但是到頭來,保持真實的確是走人生路最簡單的方式。
個人認為好的攀登文學就在於尋找真實、回歸真實、描述真實中來去。我們熟知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後兩個階段就散布在很多攀登文學中。「見山是山」是原形,「見山又是山」則多了個境界。
Full Story »在人生路的坐三望四上,我一路行來,深覺得「真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開始攀登之後,更覺得保持真實是唯一一件重要的事。有時候保持真實不是很簡單,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根據主觀客觀的條件來估量自我的分際。但是到頭來,保持真實的確是走人生路最簡單的方式。
個人認為好的攀登文學就在於尋找真實、回歸真實、描述真實中來去。我們熟知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後兩個階段就散布在很多攀登文學中。「見山是山」是原形,「見山又是山」則多了個境界。
Full Story »轉眼間,《睡在懸崖上的人》也要慶祝一歲生日了,託這本書的福,我交了不少同路的朋友,這裡的同路不光指喜歡戶外的朋友,而是宏觀地指努力朝自己的目標走去,一路上又是顛簸又是快樂的朋友。大家都投注熱情做不一樣的事情,讓這個世界多元而有趣,但彼此共享的熱情,又讓彼此之間沒有距離。
也因為此書的出版,我有機會到一些私人機關以及許多學校演講,講題一般訂為「聆聽心底聲音,找尋人生熱情」,聽眾朋友常有許多問題,這裡特整理一些常見的問題。
Full Story »加州的Sierras Mountains是我嚮往已久的高山岩攀(alpine climbing)佳境,攀登季一般而言從五月到九月,而人潮集中在夏季。這裡有漂亮的森林和高山湖泊,最吸引攀岩者的當然是乾淨漂亮的花崗岩壁。這個短片是Dave和我今年六月去爬山區里的一座大山─ The Incredible Hulk 的簡短紀錄。The Incredible Hulk 標高 3,365 公尺,聽說是Sierras山區岩質狀況最優的一座,基本西南向的岩壁有不少經典路線,多為Grade IV。
Full Story »讓我們以正確的精神,而不是受野心所驅使,來接近這份偉大的遺產。讓我們研究當地的民族和文化。讓我們探索其龐大糾結的山脈和冰川,穿越深陰的峽谷尋找匿藏在遠處的美麗,穿過未知的隘口引領我們從這一個神秘地區到下一個神秘地區。讓我們窮盡努力攀登山峰,因為山峰的美麗吸引著我們向它們走去,而不是因為其他人的攀登嘗試失敗了,不是因為它海拔超過八千五百公尺,不是因為民族情操或是國家榮譽,也不是為了廉價的知名度。讓我們以謙卑的心接近山峰,並且為了自己找到接近它們的方式,學著去解決它們給我們的難題。讓我們不要以大陣仗進攻山峰,昭告尋求刺激的世界我們的出發日,以及更新接下來的進度。
Full Story »以下這封信件是去年底收到的,詢問國外學習攀岩的資訊,我已經簡略地用信件回覆,問答如下。來信已經徵求原寄件者的同意,原文引用,只有隱去作者名稱。最後再增加一些些新的補充。另外,因為我個人比較熟悉的還是美國的環境,所以只能就美國的情況來回答,其他的「國外」地方我就不是很了解了。
Full Story »話說今年五月我在猶他州的Moab重新認證WFR,也重新認證CPR。CPR認證可以獨立取得,但是如果WFR如果沒有有效的CPR認證,不算是完整的WFR。我上的是WMTC提供的課程,這個機構特別強調學生對CPR的正確認識。為什麼呢?因為太多人對CPR有所誤解,認為沒有心跳,就立即進入CPR,殊不知有時候沒有心跳,就算CPR也是沒有用處的。當然,沒有用處也不至於有害處,但是一進入CPR就至少佔去了一個人手,而且根據參考規章,如果病人沒有轉機,至少要CPR三十分鐘才可以宣告放棄。在野外資源有限的地方,把資源投入錯誤的地方,有時候影響是很大的。
Full Story »三月份在羅東演講的時候,一位很特別的讀者問我「出書的機緣」,我沒有回答的很好,回家在網路上向她許下談談《睡在懸崖上的人》出書的故事,沒想到一轉眼就是七月了。順便和那位讀者道個歉,回答個問題居然也可以拖這麼久。
Full Story »位於美國加州東南部的約書亞樹國家公園,日照多雨量少,大片怪舞的奇樹旁,有數不盡的花崗岩頭。輕鬆的露營環境和賞心悅目的視野,從五零年代就持續吸引常駐的攀岩者,至今路線超過六千條。這裡是攀岩者試膽量、練技術的道場,也是結識志同道合夥伴狂歡嘉年華的不二選擇。
Full Story »今年六月在Yosemite試爬了第一座大牆(Big Wall),爬的路線是大牆初學者爬的 South Face of Washington Column,因為是初學者我表現地相當不理想,也為自己的沒有效率沮喪了好一陣子。Dave是專業的攝影師和影片製作人,把這一切都錄下來了,還做了一段小短片,我只能說剪接真是關鍵啊,把我的害怕、慌亂、沮喪全剪掉了。突然覺得自己也沒有這麼差嘛!呵呵,不知道以後該不該相信攀登短片了?!
Full Story »攀登者常常需要和自己的恐懼較勁,攀登裂隙的時候,因為隨處都可以放支點,很多時候,我就拼命地放支點,保護支點嘛,可不是多多益善嗎?可是,放支點需要花時間、需要花能量,攀岩不是只講求力量大、技巧高,更講求的是效率,在多放兩個支點其實並沒有增加實質的保護效益的時候,大筆的效率就在這個虛構起來的安全感下犧牲了。
攀岩真是個奇妙的活動,隨時隨地腦袋瓜裡都在和自己抗衡,不但是和自己的恐懼奮鬥,更是考驗自己信任的能力。如果置放的保護已經無可挑剔了,不信任它們只會犧牲自己的心理能量和效率。過份執著常常反而愛之適足以害之,該放手的時候還是要放手。
Full 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