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攀岩誌─Vedauwoo Wyoming 718

在 Vedauwoo 攀岩的人們,此為一經典路線「Edward’s Crack」

早晨瞇著惺忪的睡眼,似乎看到射進窗戶的第一線曙光,卻怎麼也掙扎不起身來看日出,昨日實在被 Vedauwoo 的裂隙整慘了,全身的每一處筋骨都痠痛地不得了,夜晚想翻個身,卻還是唉唉叫地再躺回原來的姿勢。看日出?還是改天吧!早餐是 Dave 的班,我還是像個殭屍再平躺個半小時吧!

今天是大晴天,天很藍、雲很潔白,太陽灑在身上,一下子長袖衣衫就穿不住了。慵懶地打疊好包袱,又開始我們獵岩的行程了。昨天都是我先鋒,今天該輪 Dave 了。我只要爬無心裡壓力的 top rope 就好了。Dave 似乎胸有成竹,帶著我上上下下越個幾個石堆,又穿梭進出森林小徑,翻過許多斷枝殘幹,弄得我馬上喪失了方向感。

Vedauwoo 真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在高處俯瞰下來,地勢大致平坦,而佈置這塊平地的就是零零星星的花崗岩叢,岩叢之間則大致被針葉樹林塞滿。在一個岩石山上看著要走到對面的岩石山,似乎很簡單,但一進了小森林,日頭、視野被遮蔽,小徑又像羊腸般地彎彎曲曲,根本就是進了八陣圖。踩著乾燥的松針和軟軟的泥巴路,似乎回到華盛頓州 Cascades 山區的常綠喬木林中健行的感覺,不過這裡的雨量較少,林蔭不是遮天的茂密,少了那麼一份清幽感。這還只是我第二天在 Vedauwoo 呢,怎麼老把它和曾經造訪過的地方做比較?其實 Vedauwoo 獨樹一格,自有個性。

又是在亂樹叢中掙扎了好一陣,總算到了起攀點。Dave 指著一條從左下方往右上方走去的細長裂隙 Currey’s Diagonal(5.10b),宣佈這條路線就是雀屏中選的第一攀。乖乖,從地面到裂隙開始處是手腳點超級小的陡峭斜岩板(slab)。這段超過一個人高的路段完全沒有地方可放支點,我伸了伸舌頭,心道:「好險,不是我先鋒。」待得我跟攀的時候,才知道跟攀也不是好相與的。

我開始學傳攀的時候,教練的耳提面命或是攀岩教學書的再三提醒,已經讓我牢記:先鋒橫渡(traverse)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為跟攀者置放恰當、足夠的支點。橫渡給跟攀者的心理壓力,很多時候比先鋒者來得大。試想,跟攀者需要一邊爬一邊清裝備,而先鋒者通常在難關動作前,置放支點來保護該動作,可是跟攀者往往需要先清該個支點,才能面對難關,也就是說保護跟攀者難關的裝備是下一個支點,萬一接下來的路段都很簡單,而先鋒者大意未置放任何支點,那麼跟攀者墜落時的鐘擺效應就會很大。這樣一盪出去,難以回到原來路線的位置也還罷了,萬一盪的方向正往突出物撞去,那可不堪設想。

這段橫渡的手點都是平滑的 open hand 手點,腳點又特別小,弄得我寒毛直豎(真不知道 Dave 怎麼先鋒的?)我光是騰出一隻手來清裝備,都覺得快要 hold 不住了。

爬完這條路線,我們使用同一個固定點 top rope 另外一條 5.11d 的路線 Eleven Cent Moon。這條路線基本上是很陡的 slab climbing,難關在固定點下方的數米左右,路線從直直上,轉成沿著往左上方彎曲的新月狀天花板地形下的細小裂隙爬,這條裂隙開始時還勉強可以塞進一些指尖,後來連這點空隙也不給了。只好右邊撐者往岩壁外突出的新月拱門,左手再找個小點,藉著強大的身體張力來把原本近乎 lie-backing 的身形,轉換成正面面對岩壁的身形,再以 slab climbing 的技巧完成最後一段。那身形的轉換就是難關,可惜我在最後關頭墜落了,殘念!

Vedauwoo 漂亮的花崗岩條理

清完固定點上的裝備,Dave說他想要先鋒前一天造訪的岩壁處,一條 5.11c 叫做 Max Factor 的手指裂隙(finger crack),話尾方落他已經收拾好背包,頭也不回地邁步向前行。我楞了一下,想他今天怎麼這麼有勁道,趕緊把地上凌亂的裝備丟進背包,急起直追。

匆匆趕到岩壁處,Dave正和一個人攀談著,又是攀岩族群的拿手好戲,講一講,大家都認識一樣的人。最扯的是,那個人看了我幾眼,說:「我見過妳。」我心想一定又是把我錯認成另一個亞洲人了。他接著說:「去年11月,你是不是在紅岩谷?」我揚了揚眉,回憶漸漸浮現腦海,他見壯又乘勝追擊再給我一個提示:NOLS。是了是了,我去年底的確和其他兩個NOLS講師一起在紅岩谷攀岩,在一條經典路線下和一群人攀談,只是,我怎麼怎樣也記不得眼前的這張臉呢?我原本準備好要取笑他:「You think we Asians look all the same」,結果反而被他反將一軍:「We look all the same to you, huh?!」

因為 Dave 在這個人目前的居住地 Lander Wyoming 小有名氣,他客氣地要求觀看 Dave 的先鋒,我心裡想:「嗯,這下 Dave 可能有 onsight 壓力,不妙。」Dave 猶豫了一下,只是也沒有理由拒絕,就整理裝備開始先鋒了,在難關的地方試了幾次過不去,決定 take(把繩拉緊休息),那個人見狀居然就離開了。不知道這對 Dave 的心理影響是好是壞?我希望是「好」讓 Dave 可以專心的爬,偏偏似乎是「壞」,Dave 對於度過那段難關喪失信心,幾次試不成,乾脆就 aid 過難關了(此指拉裝備獲取向上的力道)。

回到地面,他垂頭喪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幫他打氣,只好泛泛地說:「每個人都有狀況好、狀況差的時候」、「你的心理沒有全部投入,當然難以發揮」。他漸漸展開笑容,我說讓我先 top rope 看看有多難吧,結果好死不死,我居然就無墜落完攀了(flash)。害我很尷尬不知道該為自己興奮呢,還是含蓄一點假裝若無其事,才不會讓 Dave 打擊太大。我拍拍他肩膀說:「top rope 總是比較簡單啦,你也去爬 top rope 就知道沒有這麼難了。」沒想到他還是沒有完攀。這下我疑惑了,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我能爬的 Dave 不能爬?沒有我的攀登能力一夜之間突飛猛進的道理。

後來我看著我左手食指和無名指第三指節上的傷口,若有所悟。這條路線對我來說是名符其實的手指裂隙,每一個手點我都可以把手指頭伸進最後一個指節,還卡得相當牢固。Dave 的手指頭的直徑大概是我的一倍半,加上他天生指關節處的骨頭特別大,變成他和裂隙的接觸面就只有指頭尖。也就是說,我可以使用的手點是他的三倍大,且手點感覺良好。如果這條路線對我是 5.11 的難度,對他就至少是 5.12 的難度。

他聽了我的分析後,跟我說了一個故事,一個在 Vedauwoo 建立了很多路線,超會爬 off-width (OW)的攀岩者,一次接受雜誌的訪問說:其實 off-width 人人都可以爬,裂隙再寬,不管你是什麼身量的攀岩者,還是可以找到身體的某一部份放進去。可是爬手指裂隙,你的手指進不了就是進不了。言下之意,似乎手指裂隙有較多的天生限制,而爬 OW 絕對是可以鍛鍊成材的。

我看,我還是不要洩氣,再在 Vedauwoo 苦練幾天吧,也許真讓我摸出 OW 的訣竅,那我就出運了!

在 Vedauwoo 露營消暑的一家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台灣女孩. Chick From Taiwan

我是本站的作者,易思婷,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我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我的冒險本質。我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而這個網站,記錄我的求知和探險,是個累積快樂的地方。「台灣女孩」的臉書粉絲頁

《睡在懸崖上的人》新版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2012年出版,在2017年能夠再版,實在是非常開心。五年後再看這本書,自然覺得當年文字青澀,但是情感很真,故事誠實,而裡頭描寫到我相信的原則依舊不變。推薦給大家。在博客來購買本書。

《我的露營車探險》

2016年11月出版的《我的露營車探險》講述了我和先生Dave Anderson,四年多來住在親手打造的露營車Magic,遊遍美西絕美荒野的故事和領悟。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在博客來購買本書。本書影片

《傳統攀登》

2014年7月出版。我的第二本攀岩工具書,也是中文世界第一本針對該主題的專書。從淺入深系統化地講解傳攀:置放岩楔、架設固定點、多繩距攀登、自我救援等。每個主題下,說明該主題的理論基礎,再示範目前主流的一種到多種作法。在博客來購書。

《一攀就上手》

2013年10月出版的《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是我撰寫的第一本攀岩工具書,從基本知識到技巧、裝備添購與下撤。希望藉由此書帶領初學者系統化的進入攀岩的殿堂。在博客來購書。

《睡在懸崖上的人》

這本《睡在懸崖上的人》是我在 2012 年 7 月出版的書籍。副標很長「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不過它倒是挺誠實地告訴讀者,這本書究竟要說些什麼。本書影片。在博客來購買本書。簡體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