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懸崖上的人》衍生出的常見問題

走到哪,睡到哪,煮到哪

走到哪,睡到哪,煮到哪

轉眼間,《睡在懸崖上的人》也要慶祝一歲生日了,託這本書的福,我交了不少同路的朋友,這裡的同路不光指喜歡戶外的朋友,而是宏觀地指努力朝自己的目標走去,一路上又是顛簸又是快樂的朋友。大家都投注熱情做不一樣的事情,讓這個世界多元而有趣,但彼此共享的熱情,又讓彼此之間沒有距離。

也因為此書的出版,我有機會到一些私人機關以及許多學校演講,講題一般訂為「聆聽心底聲音,找尋人生熱情」,聽眾朋友常有許多問題,這裡特整理一些常見的問題。

1. 妳怎麼謀生?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每次演講都有人問,我的確要吃飯。而我的優先順序也是,吃飯第一,夢想第二。況且我還蠻愛吃的。

以行業的定義來說,我是自由業。我寫書,為雜誌寫專欄,教登山、攀岩課程,帶徒步團到中國山區。如果有比較大的攀登計畫,則努力寫企劃案,爭取攀登或是探險獎金,有機會的話也會爭取廠商贊助。

不算是有穩定的收入,所以我也認真地思考,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永續,原本以為寫書可以勉強餬口,但是很快地就從實際的銷售數字發現我太天真,所以現在打算發展成以文字工作和演講並進的方式。

也許你會問,既然要工作,為什麼不找辦公桌的工作呢?這是由於我非常需要彈性,攀登計畫可能一出隊就和文明世界不通音信,此外戶外攀登有季節性,非常需要配合大自然的作息。

所以如果你願意僱用我,請不用客氣,文字工作或是演講邀請都歡迎,我的個性積極進取,樂觀開朗,負責上進。

也許我目前的經濟狀況並非理想,但是也還沒餓過肚子。

我常說目前我人窮,是因為同時做兩件事的緣故:一是餵飽自己;二則是朝自己的夢想行去。這一路上,必須克服許多困難,解決不少問題,走過惱人的低潮,但種種經歷培養我許多精神上以及實際上的技能,如果有一天我真要暫時撇下夢想,先求餬口,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吃飯的,也許沒有累積所謂的資產(像是金錢、房子等),但可以很驕傲地說我自己就是我最大的資產。

很多事情都是逐漸累積的,認真努力的行去,情況只會愈來愈好。最重要的是,現在走的路,是我自己的選擇,因此我無怨無悔的快樂地走著。

2. 難道這輩子就這樣攀岩下去?妳老了該怎麼辦?

其實我不知道是不是這輩子就這樣攀下去,也許五年後我突然覺得我想把熱情投注在別的地方,也許就比較少攀岩。不過現在看起來,我應該還是會攀好一陣子。

人生本來就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不是說我現在熱愛攀岩,告訴別人我很喜歡攀岩,我就必須背負一輩子攀岩的壓力。要不然怎麼會有「轉換跑道」之說呢?對我而言,重點還是心之所在,若是有一天我不喜歡攀岩了,去做別的更能讓我投注熱情的事,也很好啊。

另外談談攀岩和年紀的關係。這樣說吧,如果攀岩的重點在體育競技,年紀輕的人的確佔優勢。但是如果攀岩的重點在享受這項活動,那麼就和年齡無甚關係,攀岩的面向很廣,不管你的年紀、性別、體型為何,你都可以找到適合的面向。我有認識五、六十歲才開始攀岩的朋友,也知道九十歲了還在攀岩的人。有時候生理給人的限制,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大。

3. 有沒有想要生小孩?

這是個蠻私人的問題,不過既然有人問,我也就答一下。

我從來沒有很認真地思考過生小孩的問題,也就是說我沒有很強烈的當媽媽的慾望,也沒有排斥做媽媽這個念頭。但是另一半並不想要有小孩,我也過了懷孕的最佳年齡,就不再想這個問題了。

之前對小孩這件事還有考慮的時候,有體認到如果決定生養小孩,我必須對我的生活方式做很大的調整。不過這就是人生啊,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本來就不能面面俱到。很多時候,要完成這個目標,必須要放棄其他目標,這就是現實,所以一定要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最熱愛的,選了之後就不要再看那些放掉的東西,要不然現在所選的也沒有辦法做好了。

4. 怎麼和家長溝通?

很多人問我溝通問題,大概是因為有感於我在書裡描述的和媽媽的千絲萬縷的關係吧。說實在的,我沒有什麼秘訣,要不然我也不會有「母女關係怎麼這麼難?」的感慨了。我只能分享自己的經驗。

我覺得大部分台灣孩子都很「乖」,也「孝順」,所以會想符合家人的期望,讓周遭的老師朋友開心。可是如果別人要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衝突,那麼就難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努力符合別人的期望,結果到頭來誰的期望都沒有達成,還是先把自己的心搞定。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就好,而且把自己的心搞定後,才更有從容的能量來處理自己身外的事情。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把自己搞定」這個過程有個動作很重要,就是「不管好與壞,是我的,就扛起來」,其實是我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強調的 ownership 的概念。我做的決定,我說出來話,我做出來的事,我都扛起來,這些動作導致的後果,我也扛起來。這裡的後果,可能是好,可能是壞,但都是因我的起心動念所導致的,所以我也要準備去因應。

為什麼這很重要呢?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才能拿到主控權。抱怨和把責任推給別人很簡單,但是如果全都是別人該負責,那麼我們也只能兩手一攤,期待那個人可以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可以鑑識出我們該扛、可以扛的東西,那麼就拿到主控權,可以做出改變。而慢慢地你關心的人(諸如家長)也會體認到你一定有你的理由。改變不是一夕之間。

5. 怎麼和孩子溝通

曾經在雄中家長讀書會演講,有位媽媽說她的孩子也很有想法,所以想聽聽看「像我們這樣的人」都在想什麼,才知道怎麼樣才能不擔心他,進而放心地去支持他。

其實每個家庭應該也有每個家庭的狀況吧,我只能根據我自己和帶過的青少年「交手」的經驗來分享我的看法。我覺得說實話很重要,但是要保持平常心,體認到孩子不一定會照我們期望的去做(個人覺得最好不要有期望,讓他們有做決定的機會,進而扛起自己該扛起的責任和榮耀),但是如果我們以分享的方式和孩子說實際的情況,他會聽,之後就有可能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戶外教育常說的「埋下一粒種子」)。

同時把孩子當成一個對等的人(類似平輩)來溝通,比把他當成該聽話的晚輩會好些。這樣自己也會輕鬆些,不用老擺出長輩的架子,或者是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成人的洞見,孩子也比較容易了解我們也是人,可以對我們有同理心。如果擔心他,就跟他說擔心他,而不是說「要他這樣做是為他好」。

忘記在哪邊看到一項心理學研究,大意是說,人對於「該做」或者是「被命令」去做的事情很容易因缺乏動機而不做或拖延,但是對「自願」或者是「想去做」的事情,則興趣勃勃創意盎然,容易有破表的表現。那篇文章進而闡述如果要增加產能,要怎麼把「該做」的事情,變成「想要做」的事情來拐騙大腦云云(我高中的時候也曾經拐騙自己讓自己喜歡物理,終於從不及格變成超高標的分數)。

6. 這條路走起來會不會很寂寞?

也許在剛開始的時候吧,我也曾經在路口徬徨,猶豫不決。人總是有慣性,要掙脫原來的狀況,本來就不是很容易。

曾經有一個朋友問說:「我也很想走自己的路,可是周遭的朋友說幹嘛那麼累,還是跟我們一樣當個上班族,不是比較穩定也不用擔心未來的不確定嗎?」我說:「我可以了解你珍惜這些朋友,可是如果不是內心有個聲音在哪裡蠢動,你也不會困擾了。」

其實,我走了自己想走的路之後,發現只有踏上路途,才能發現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方已經有很多朝著自己的熱情走去的人,只是他們走在前方,在我們陷於不喜歡的現況時,當然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是,一旦往前行,投契的朋友就會一個一個蹦出來。

況且,有時候單獨走一陣,反而更能欣賞沿途不說話的風景。

好像跑馬拉松,走著人生的道路,大部分的時候,默默地、專注地、認真地往前跑,是一種滋味。持續地這樣跑下去,一路上會遇到許多加油吶喊,遞水遞食物的人,也是另一種滋味。

7. 怎麼突破瓶頸?

我的建議是,換個方式試試看。如果試過所有想得出來的不同方式,那就先把問題擱下,做些別的事情。因為:

一,做些別的事情,增加經驗值之後,回來再看尚未解決的問題,可能又有不同的觀點,又可以找到新方式來嘗試。

二,長時間執著於同一個問題,很有可能鑽牛角尖,陷入盲點而不自知。

8. 有沒有想過要放棄?

的確有在情緒衝動的時候動過這個念頭,比如說和母親齟齬,或是帳戶裡的存款青黃不接的時候,也可能發生在經前憂鬱期間。通常我會自暴自棄地想:「攀了這麼久都沒攀出個名堂,我要怎麼交代,或者是花下的功夫都白費了云云。」有時候可能還會伴隨著眼淚、鼻涕、和壞脾氣。

但是我最後還是問我自己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個人無法回答太多問題,最終歸納出只要找出一個對自己最重要的問題來問就可以):「妳做這些事開不開心?」畢竟我的人生志向是「活得快快樂樂,做我想做的事」,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依舊是肯定的,那麼我也可以馬上肯定其他的情緒和問題都是支微末節,可以繼續往前進了。

9. 你怎麼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相信如果和自己喜歡的事情相逢,我的心一定會知道。

這世界上有太多的可能,為了能和我喜歡的事情相逢,我能做到的就是盡量拓展自己的視野,嘗試許多自己沒有嘗試過的事情,那麼相逢的一天一定會到來。

我對新事物富有好奇心,所以嘗試新事物的本身也帶給我很多樂趣。我建議不要忽視「尋找」這個過程,尋找本身也是有趣的。而對於每個新嘗試的事物,也要給予自己和這事物一些時間彼此了解。不要一嘗試就放棄了,就好比對人的「第一印象」很多時候都不準,喜不喜歡一件事情,有時候也不是試過一兩次就知道的。

10. 你怎麼能夠這麼勇敢?

其實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個很勇敢的人,也許很多人誤以為我說放下就放下吧。其實改變不是石破天驚,都是漸進的。我一開始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只是踏出小小一步,下一次就可以踏出更大一步,慢慢地可以踏出兩步、三步、四步,不知不覺間就可以繼續往前走了。

前方的路的確未知,但是大不了就回頭,只要一步一腳印的往前走,那麼也就一定可以順著這道足跡回頭。回頭沒什麼大不了的,這路上的風景還可以看兩次。況且雖說都是同一條路,出走和回家有時候風景還真的不一樣呢。

5 Comments

  1. Jenny Wang says:

    寫的好棒喔!
    看了很感動!

  2. Jenny Wang says:

    可以借我分享在我的布落格嗎?
    轉眼間真的快要一年了耶
    我記得我第一次參加你的分享會是在台中
    是去年的9月1日

    還好這一年我也不是原地踏步,
    也算是有跨出了一步了!

    還有啊,好期待你再出書!

    • 小Po says:

      Jenny,當然可以分享在妳的部落格上啊。
      很高興你也跨出一步,開始總是很難,會愈來愈簡單啊~
      我也希望能夠再出書,我以經有些想法了,我十一月要回台灣,會和出版社溝通看看他們意下如何~ 🙂

  3. irealist says:

    有夢想,又敢追尋,真的很厲害
    加油~~

Leave a Reply to Jenny Wang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台灣女孩. Chick From Taiwan

我是本站的作者,易思婷,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我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我的冒險本質。我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而這個網站,記錄我的求知和探險,是個累積快樂的地方。「台灣女孩」的臉書粉絲頁

《睡在懸崖上的人》新版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2012年出版,在2017年能夠再版,實在是非常開心。五年後再看這本書,自然覺得當年文字青澀,但是情感很真,故事誠實,而裡頭描寫到我相信的原則依舊不變。推薦給大家。在博客來購買本書。

《我的露營車探險》

2016年11月出版的《我的露營車探險》講述了我和先生Dave Anderson,四年多來住在親手打造的露營車Magic,遊遍美西絕美荒野的故事和領悟。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在博客來購買本書。本書影片

《傳統攀登》

2014年7月出版。我的第二本攀岩工具書,也是中文世界第一本針對該主題的專書。從淺入深系統化地講解傳攀:置放岩楔、架設固定點、多繩距攀登、自我救援等。每個主題下,說明該主題的理論基礎,再示範目前主流的一種到多種作法。在博客來購書。

《一攀就上手》

2013年10月出版的《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是我撰寫的第一本攀岩工具書,從基本知識到技巧、裝備添購與下撤。希望藉由此書帶領初學者系統化的進入攀岩的殿堂。在博客來購書。

《睡在懸崖上的人》

這本《睡在懸崖上的人》是我在 2012 年 7 月出版的書籍。副標很長「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不過它倒是挺誠實地告訴讀者,這本書究竟要說些什麼。本書影片。在博客來購買本書。簡體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