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醞釀一輩子的運動習慣

在Kalymnos Greece運動攀開始每天作一點點瑜伽

在Kalymnos Greece運動攀開始每天作一點點瑜伽

我是攀岩者,但我也對瑜伽非常好奇。自我有運動記憶開始,瑜伽就很流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美國,不管多小的小鎮,大部分都有美甲店、酒吧或教堂、中餐館。現在則幾乎都有瑜伽教室。大城市當然更不用說了。有意思的是,攀岩人口中練習瑜伽的比例很高。人工岩場現在除了提供有氧、重訓器材,也都添加了瑜伽課程來做綜合經營。許多人信誓旦旦的說瑜伽對幫助攀岩很有效。(註1)

雖然住在露營車裡,過去幾年來,如果在某城市附近待上一個月的時間,就會去跟個瑜伽教室。但大部分的瑜伽教室都不限人數,還假設學員對姿勢都已經相當熟稔,往往一個小時下來大汗淋漓全身虛脫,但總覺得沒累積下什麼,依舊對自己的姿勢對不對感到霧煞煞。

Kalymnos的夕陽

Kalymnos的夕陽

最後想說還是來自學吧,現在資源這麼多,買本書來研究,真看不懂就上網找影片。書中寫每天練習短暫的時間,比一週挑出一兩天的超長練習來得好。剛好Dave和我十一月初來到希臘Kalymnos運動攀,我就趁這個機會每天作一點點瑜伽。因為是依照自己的時間表來練習,可以耐心研究姿勢,而每天會做同樣的動作,慢慢開始對身體產生感覺,若對某姿勢抓不清感覺,就上網找解剖圖看,查一下究竟是該用哪些肌肉群。就這樣,目前有幾個比較有把握的姿勢,調勻呼吸心靜下來後,頭腦先是用自己的方式與肌肉對話,慢慢的,全世界似乎都靜下來了。

難怪這麼多攀岩人喜歡瑜伽,最近幾年才體悟到攀岩動作裡,與身體對話的樂趣。我開始攀岩時,是被傳統攀登的系統(估計是受讀工學院的背景影響),以及荒野的美麗所吸引。第三年上認識了Dave,我們在一起的前幾年,他不只一次跟我說過,覺得我移動的方式很奇怪,協調性似乎不是很好。後來讀了一些關於deliberate practice的書籍(註2),裡頭寫著要學習新技巧時,一定會很笨拙,但那也是必經的過程,那一個階段腦袋瓜總是不停的對肌肉下達命令,隨時糾正。

我被人家笑運動姿勢很怪也不是第一次了,《睡在懸崖上的人》裡我寫了「游泳與我的愛恨情仇」,談到我來美國後約莫25歲時才學游泳,我朋友笑我姿勢古怪,後來我看了很多游泳姿勢的書籍(對啦,我很nerdy,書呆子用書呆子的方式),然後天天去泳池報到。一年後居然也能輕鬆游上1600公尺。

來希臘之前,我在鹽湖城參加AMGA的年會,一位住在該地的網友和我約見面,他很喜歡美國的荒野,會騎摩托車或是開RV出外走走,他說,「妳很不容易啊,從坐在教室裡,到現在上山攀岩。」我說,「花了我很長的時間啊。」是真的很長,和Dave做個比較吧,他年幼時先是踢足球,然後熱衷越野跑,最後跨入攀登。從小一直都有持續運動。我呢,則是坐在教室裡多年,先是因為非運動的原因愛上攀岩,開始幾年總感覺彆扭,覺得身體好像不是我的一樣。雖然常常在書籍或是影片中聽其他攀岩者講,「哇,好喜歡這條路線,動作好棒!」但那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在Kalymnos爬鐘乳石

在Kalymnos爬鐘乳石

幸好攀岩除了動作外,有太多有趣的地方,讓我持續地從事,雖然目前依舊是很一般水平的攀岩者,但一直有在進步,當然常常希望能突飛猛進,但是沒有停頓就謝天謝地了。終於在這兩三年來,體悟到什麼叫做沉浸在攀岩動作裡的樂趣。比如說研究抱石問題,有時候腳多轉個10度,或是手抓點的方式變一下,原本以為做不到的動作,就變得再輕鬆也不過,有「這就對了」的開竅喜悅。或是紅點線路時,流暢地執行一連串的動作,中途還停在創意的位置休息,下來時嘖嘖稱奇身體居然能夠舞得這麼漂亮,感覺真棒。

許多人說攀岩是個很有自我(ego)的運動,我不否認,看別人爬難線,我也希望自己能爬更難的線。去跟瑜伽教室,也曾自怨自艾怎麼那個人這麼柔軟,這麼有力,我怎麼核心這麼差,單腿站立都歪歪扭扭。但每個人的來時路都不一樣,以自身為例子,小學到高中的同班同學都對我現在「居然」攀岩感到驚奇,因為他們目睹了我很差的「運動細胞」。

但用腦去做,用心去感覺,真的每天都會有進步。(註3)但是要感覺出自己的進步,先要知道什麼是進步,攀岩上,多串起些動作,一樣的動作但執行起來更容易,克服自己對墜落的恐懼,都是進步,不光只是完攀路線而已。

而有恆是很重要的,少量但持之以恆的去做,比無心大量來得好很多。要進步,腦袋瓜也要參與。而腦袋瓜和肌肉一樣也會累,質是非常重要的,當質開始減退時,就別再增加量了,會有害而無益。

攀岩媒體近年來常報導,7x、8x、甚是9x歲的男人女人攀爬了什麼路線,或是又爬了什麼山。有意思的是,媒體不再用「老」這個字,而是直接把歲數說出來。然後下面的評論就會有,「我希望我7x、8x、9x歲的時候也能夠這樣啊。」以前沒有運動習慣時,我會和評論者的想法一樣,但現在嚐到運動的妙處,已經很難想像我可以長時間不動,這樣持續下去,自然在7x、8x、或是9x歲的時候還是會登山或攀岩啊。

是的,開始的時候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是,一天一點點,不知不覺間就會發現運動不但沒有那麼難,而且是會上癮的,那麼7x、8x或是9x歲的活力十足自然指日可待。

地中海料理烤羊腿

地中海料理烤羊腿

註1:瑜伽可以幫助攀岩嗎?

我想,要看「幫助」這兩字指得是什麼?

朋友Steve是攀岩教練,我很喜歡讀他的文章,或是聽他的專訪。他善用譬喻,講述概念不但針砭入理還非常幽默。他說,常有人問他,「聽說XXX可以幫助攀岩?我是不是該去做XXX?」這裡的XXX常見的大概是Crossfit以及瑜伽。他說,如果妳真花大把時間,去做XXX然後真在攀岩上看到顯著進步,大概是因為妳攀岩還攀得很差。(我聽到這裡就哈哈大笑起來)

Steve強調攀岩上想要進步,就要攀岩。而且很想正名,我們應該說「練習(practice)」攀岩,而不是「訓練(train)」攀岩。攀岩是個很要求技巧的運動,需要的是大量的練習。類似高爾夫、籃球等一般人會說去練習的運動。當然他的訓練課程有包括非攀岩的訓練,但他說加強力量是為了能練習更多的動作。希望大家不要把重點搞錯了,還給了一個原則:給攀岩練習&訓練的時間,75%該是穿著攀岩鞋的,25%可以是非穿攀岩鞋的(比如說指力板、或是其他一些增加力量、穩定度stability、活動度mobility的訓練)。Steve的網站:http://www.climbstrong.com

那瑜伽會對攀岩有幫助嗎?如果你指得是爬更難的路線,那麼還是去攀岩效益較大。個人覺得做瑜伽很舒服,而且也許能平衡攀岩比較沒在用的肌肉,也許能避免攀岩的運動傷害。不過我不是專家,我做瑜伽,純粹是因為我覺得練習起來很有趣。

註2:

我看了許多deliberate practice的書籍,當一萬個小時的概念風行之後,大家覺得練習能成專家,然後就有人強調這練習必須要是用心的練習。比較知名的科普書籍大概是《The Talent Code》或是《Talent is Overrated》等。的確用心練習每個人都能有顯著進步,感覺好厲害,似乎每人都能成為專家,不過光是練習就能成為頂尖嗎?我正在讀的這本書《The Sports Gene》就在探討這個問題。頗為有趣。

註3:

說「每天都會有進步」可能有點太誇張,但是用心練習持之以恆真的是關鍵。我又來引用Steve的話了,他說10次攀岩練習,大概一半都是沒什麼特別印象的(not memorable),有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很糟糕,當然會有很棒的時候。關鍵還是維持練習的習慣,至少6到8週後應該會感覺不一樣。如果沒有,就應該檢視自己的計畫,看看是不是該做些不同的事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台灣女孩. Chick From Taiwan

我是本站的作者,易思婷,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我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我的冒險本質。我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而這個網站,記錄我的求知和探險,是個累積快樂的地方。「台灣女孩」的臉書粉絲頁

《睡在懸崖上的人》新版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2012年出版,在2017年能夠再版,實在是非常開心。五年後再看這本書,自然覺得當年文字青澀,但是情感很真,故事誠實,而裡頭描寫到我相信的原則依舊不變。推薦給大家。在博客來購買本書。

《我的露營車探險》

2016年11月出版的《我的露營車探險》講述了我和先生Dave Anderson,四年多來住在親手打造的露營車Magic,遊遍美西絕美荒野的故事和領悟。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在博客來購買本書。本書影片

《傳統攀登》

2014年7月出版。我的第二本攀岩工具書,也是中文世界第一本針對該主題的專書。從淺入深系統化地講解傳攀:置放岩楔、架設固定點、多繩距攀登、自我救援等。每個主題下,說明該主題的理論基礎,再示範目前主流的一種到多種作法。在博客來購書。

《一攀就上手》

2013年10月出版的《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是我撰寫的第一本攀岩工具書,從基本知識到技巧、裝備添購與下撤。希望藉由此書帶領初學者系統化的進入攀岩的殿堂。在博客來購書。

《睡在懸崖上的人》

這本《睡在懸崖上的人》是我在 2012 年 7 月出版的書籍。副標很長「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不過它倒是挺誠實地告訴讀者,這本書究竟要說些什麼。本書影片。在博客來購買本書。簡體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