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Water My Friend 談學習

48472943332_cb0051b7f9_k

我對「學習」這個課題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近兩年來,對攀岩的投注,目標從視攀岩為活動(activity)轉變成運動(sport)後,更是積極想找方式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攀岩者。從小我在體育的表現上,說不出色是客氣,其實該說是很糟。從來不覺得自己能成為運動員,但這個觀念也逐漸被深信—只要「找對方法,肯花功夫,」任何人都可以在選擇的領域上出類拔萃—的我反覆質疑。不過究竟要用什麼樣的方法?花多少的功夫?還在持續摸索中。而學習怎麼學習本身,十分有趣,讓人樂此不疲。

最近看了一本書,Josh Waitzkin寫的《The Art of Learning:An Inner Journey to Optimal Performance》,會與這本書結緣,也是在學習「學習」這條道的閱讀中,見到他人推薦的。大塊文化有中文譯本《學習的王道》。(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5494

作者幼年善奕,在西洋棋上有傑出的成就,在書中他提及因為父親描述他的著作被好萊塢拍成電影,還年輕的他不懂得怎麼與成名自處,而走上了太極這條路,後來精修太極,也在比賽中取得相當優異的成績。許多人對於他在兩項看似毫無關連的領域都走上頂尖,嘖嘖稱奇,他自省也許自己是懂得學習吧。這本書是他的自傳,與對學習的分享。

我不懂西洋棋,也不懂太極,但是讀得津津有味。

(可惜最後一章結束得有點弱,難道洋人非得要寫成功故事才好結束嗎?該章描述在台灣太極世界錦標賽的勝利,但是似乎他有些誤會?好奇google了一下,果然看到另一方說法:http://www.cttaichi.org/articals.php?search=6

不過對我來說,閱讀這本書重要的還是讓我觸機整理了一己對學習的想法,許多以往在其他書上讀到的片段,以及個人經驗藉此又有了另一層樓的連結。以下是我的整理。

1. 反覆練習基本功到內化(repetitions→internalization)
2. 衝破基本功的限制,允許創意和例外,視失敗為契機
3. 執行時軟性的專注(soft focus)
4. 休息,放下,當下
5. 系統化靈感(theorize inspiration)

一條一條論述如下:

1. 反覆練習基本功到內化(repetitions→internalization)

我一直覺得基本功很重要。

如果要從這一層的基本功,進階到下一層,必須反覆練習到內化,變成心理學家說的unconsciously competent。開始練習的時候,一定會笨拙,一定會掙扎,都是必經的過程,因為腦袋瓜一直在想該怎麼做。但是反覆練習後,腦圖(brain map)就成形了,終究會變成連想都不用想就做出來的內化。也就是說,計算過程被移到背景執行了,不再佔用少量的記憶體空間。也就是時候練下一層了。

學騎腳踏車是個很好的例子,教的人也許說破嘴皮,怎麼握桿、保持平衡、眼睛看向多遠的前方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提點,但是學的人還是得一直摔一直摔,慢慢得不用再想怎麼握桿,不用再想身體要偏向哪裡,要看哪裡?因為都在練習的過程中慢慢內化了,然後,突然就會騎車了。悟了。

記得高二時,不知道為什麼不喜歡物理老師,上課就都不聽講,段考考了不及格,當時真驚呆了。只好在家裡拿習題大全,老實的一題一題做,不知道做到哪一題,突然覺得悟了,就把習題本丟了,也重新喜歡上物理老師,之後物理就都可以考不錯的成績。

所以基本功究竟要練習到什麼樣的程度呢?自己是會知道的。

推薦書單: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Stories of Personal Triumph from the Frontiers of Brain Science by Norman Doidge(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Peak: Secret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by Anders Ericsson & Robert Pool(這本講關於deliberate practice的研究)
Bounce: Mozart, Federer, Picasso, Beckham, and the Science of Success by Matthew Syed(作者是傑出桌球手,文筆相當好)

2. 衝破基本功的限制,允許創意和例外,視失敗為契機

熟練基本功之後,別被基本功束縛,讓基本功成為滋潤創意的土壤,允許自己出錯,允許例外。

讀《笑傲江湖》時候,我最喜歡的段落都是令狐冲與劍的橋段,最精彩的大概是在思過崖同風清揚學獨孤九劍。當時風清揚先是提醒令狐冲任意使劍,要令狐冲把他說的華山劍法連成一氣,慢慢的,進階到料敵機先,無招勝有招等。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自出機杼,成不了大詩人。只能停留在「不會做詩只會吟」的階段。

不過這裡我要為岳不群叫個屈,畢竟是岳不群要求嚴格,讓令狐冲的基本功都能一絲不苟的做到精準,奠下了基礎,書中有描述令狐冲連想都不用想,就隨手連使好幾次有鳳來儀,沒有反覆練習過是不可能的。只是令狐冲已經到需要能指導他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導師了。

讀《紅樓夢》香菱學詩,黛玉也是要她下基本功,什麼王維、杜詩,「凡我選了,盡數讀了。」後來香菱還書問問題,說是平仄和對仗看書中也不是處處都守規則的,黛玉說只要詞句新奇,就不要管那些限制。這就是衝破基本功的束縛,展現個性。

但衝破束縛,就要勇於嘗試新想法和作法,錯了,或失敗,是常態,讓它變成養分。我還記得第一年在台大資訊系,應該是許永真老師吧,說同學們有的可能還沒接觸過電腦,她勉勵大家不要怕,最多就是關機重開。讀過本料理書,也說嘗試新食譜,最壞的結果就是不能吃。其實失敗真的沒什麼。

3. 軟性專注(soft focus)

執行的時候,維持軟性的專注。專注(attention),是很稀缺的資源,要用在刀口上。

《學習的王道》裡頭有個有趣的故事,高手對決,決勝負可能就在眨眼間發生,所以他練習到專注在敵手的眨眼上,破綻就在對手開始眨眼的那一瞬間。當只需要專注這麼小的事情時,眨眼這件事現實上發生得很快,在專注者的腦海中發生得很慢。論心流(flow)的研究中就多得是這樣的例子。

一般人在非常時刻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我有次和朋友結束約書亞樹的攀岩行程要回洛杉磯,朋友走尖峰共乘道,車速很快,突然一直停擺的右道某台車異想天開的插進共乘道。那時候,坐在乘客座的我已經可以看到即將來的撞擊,盤算安全氣囊是否會爆開,會傷得多嚴重等。朋友則在千鈞一髮之際,覷到左側有足夠的空隙,而閃過了那台車。事後我和朋友聊起,兩人都道,當時的狀況都像慢動作一樣的一格一格出現,實際上卻也許只過了數秒罷了。

關於軟性專注,我覺得東野圭吾在《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中描述劍道的段落講說得非常好,引用如下:

「人類再怎麼努力,精神頂多持續集中幾分鐘,即使自以為全神貫注,事實上只是以很短的周期反覆著精神集中與渙散。集中精神一段時間之後勢必會轉回散漫,這時無論攻擊或防守,都會出現破綻。因此,真正需要的並非持續全神貫注,而是訓練自己保持在一種隨時可集中精神的準備狀態中,這就是我說的『放鬆』。」

而上述的放鬆,就是這段所謂的軟性專注。但是一樣的,意識只能專注很少的量,其他事情必須在背景(非意識)下自然的發生,這就又回到基本功內化的重要了。

推薦書單:
The Rise of Superman: Decoding the Science of Ultimate Human Performance by Steven Kotler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The Classic Guide to Mental Side of Peak Performance by W. Timothy Gallwey

4. 休息,放下,當下

休息是很重要的。充足高品質的睡眠對學習的助益太大了。人變得更強,也是在受挫折後(stress),休息恢復時,為了面臨將來更大的挑戰而做出的因應(adaptation)。小時候,自己比較會的就是讀書考試吧,也許要歸功於我真的很喜歡睡覺。當時在家溫書的方式,是讀完後,躺在床上,閉眼在腦海中用自己的方式理一遍,然後就進入甜蜜夢鄉。而這方式真的很有效,大量減少重複溫書的時間。

《學習的王道》提到比賽時,有機會就要放鬆,讓自己得到休息(他還建議培養進入放鬆狀態的routine)。書中描述的經驗讓我想起當年為了逃避媽媽的壓力,採用哥哥的建議逃往美國。為了申請學校,必須考GRE,考試的那一天,早餐桌媽媽也許是心情不好,用了情緒勒索的招數。我不想影響考試,忍住不回嘴,但還是淚流滿面。到了考場,有三個項目,前兩個都不知道究竟怎麼作答的,休息時我跑到洗手間,看著自己說,放下放下,你就剩下最後這個項目了,然後用冷水潑臉,回到考場似乎就能正常發揮了。

有的時候休息其實只是要身心放下不相干的,注意當下就好了。高三那年第二次全台北區模擬考,考題特別難,化學卷發下來,一掃我就知道做不完,於是心想,做不完就做不完吧,專注在有做的都拿分就行了,鈴聲響起,非選擇題四十分只做了三十二分,但也拿了三十二分。這比以往覺得題目簡單,估計有時間從容驗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題目都粗心算錯好太多了。

推薦書單: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by Matthew Walker
Presence: Bringing Your Boldest Self to Your Biggest Challenges by Amy Cuddy

5. 系統化靈感(theorize inspiration)

思考某個課題久了之後,總是會在某個契機神來一筆,也許在蹲馬桶的時候,突然解出百思不得其解的方程式。之前苦苦掙扎,後來只好放個十天半個月都沒碰的抱石問題,這天突然就飛簷走壁輕鬆爬掉。這就是一般說的靈感,靈感不是真的神來一筆,認真想一定有跡可尋。值得投資心力找出讓靈感重現的理論基礎,不用再靠運氣。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金庸在《倚天屠龍記》最前頭描述張三丰那一段描述得很好,引用如下: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天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所載的武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最後,用李小龍著名的Be Water My Friend與大家共勉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台灣女孩. Chick From Taiwan

我是本站的作者,易思婷,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我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我的冒險本質。我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而這個網站,記錄我的求知和探險,是個累積快樂的地方。「台灣女孩」的臉書粉絲頁

《睡在懸崖上的人》新版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2012年出版,在2017年能夠再版,實在是非常開心。五年後再看這本書,自然覺得當年文字青澀,但是情感很真,故事誠實,而裡頭描寫到我相信的原則依舊不變。推薦給大家。在博客來購買本書。

《我的露營車探險》

2016年11月出版的《我的露營車探險》講述了我和先生Dave Anderson,四年多來住在親手打造的露營車Magic,遊遍美西絕美荒野的故事和領悟。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在博客來購買本書。本書影片

《傳統攀登》

2014年7月出版。我的第二本攀岩工具書,也是中文世界第一本針對該主題的專書。從淺入深系統化地講解傳攀:置放岩楔、架設固定點、多繩距攀登、自我救援等。每個主題下,說明該主題的理論基礎,再示範目前主流的一種到多種作法。在博客來購書。

《一攀就上手》

2013年10月出版的《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是我撰寫的第一本攀岩工具書,從基本知識到技巧、裝備添購與下撤。希望藉由此書帶領初學者系統化的進入攀岩的殿堂。在博客來購書。

《睡在懸崖上的人》

這本《睡在懸崖上的人》是我在 2012 年 7 月出版的書籍。副標很長「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不過它倒是挺誠實地告訴讀者,這本書究竟要說些什麼。本書影片。在博客來購買本書。簡體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