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10月上旬的某日,我在Magic的廚房裡洗洗切切準備中餐,Dave則在電話上與Alpinist的網站編輯Chris van Leuven對話。我們九月份剛在四姑娘山區建立了一條新的技術攀登路線「神秘月餅(5.10R Grade V 760m)」,Alpinist會在網站上刊登這個消息,他們則在討論最後的文字細節。突然我聽到我的名字,「Szu-ting?Yes, she writes。」我狐疑,為什麼討論到我寫不寫文章呢?電話掛上後,我問Dave他們究竟在談什麼。Dave說Chris和雜誌主編Katie Ives在辦公室討論下一期的內容,可能想要找我寫文章。我對Dave說:「怪了,幹嘛不找你?你的文章曾經刊載在Rock&Ice上,比較可靠吧。」Dave聳聳肩表示他也不知道詳情,當時我們即將進入高塔計畫的緊鑼密鼓,所以我也沒有多想。
10月底,我收到Katie的email,問我有沒有興趣為雜誌的「On Belay」單元寫一篇文字,如果願意的話,希望我能在三週內給她第一稿,字數約在1500~2500字之間。如果需要的話,她可以寄一些該專欄以往的文章給我做參考。我那時正為高塔計畫焦頭爛額,因為該計畫得到戶外品牌始祖鳥的中國經銷商的支持,所以我每天不只要攀登,還需要準備文字資料,來搭配Dave的照片和影片送給贊助商。但是這可是Alpinist雜誌啊,我怎麼可能說我不願意呢?雖然當時我對寫什麼完全沒有想法,也很久沒有用英文寫作了,但是機不可失,我立即回覆「我願意」。(參考文末的「小Po註:Alpinist雜誌有什麼不一樣?」)
接下來就是在高塔攀登進行期間,偷時間出來做長時間的苦苦思索,Katie也三不五時的關懷進度,我終於在11月20日送出了約1600字的第一稿。當時心裡忐忑不安,套一句Dave事後的話來說,這第一稿比較像是query(也就是主目的在闡述我想要寫些什麼,並且給予範例,但是還不是成熟的主文章)。我當時想若是Katie覺得不行,也就算了。我畢竟努力過了。
五天後收到Katie的回覆,Katie說非常喜歡我的大方向以及敘事結構,還建議我增加字數讓故事更強烈。然後她告訴我她喜歡哪些段落,哪些地方可以更深入,那些文字可以再加強。而針對每個建議事項,她都細細闡述建議的原因,並且引用他人的文章段落作為例子,讓我更加了解她的想法,也有範本可以參考。我估計那時看她的回覆就花了一兩個小時,這還沒有加入消化的時間呢!
12月4日我送出了第2稿,Katie兩天後回覆了,又是洋洋灑灑,一樣是挑出她喜歡的段落,建議我增加該樣的寫法,一樣是給予我建議,加上原因和範例。然後在我的第2稿上,她標示出哪裡可以更加深入,還問了我許多問題,讓我有些方向。
我反覆的閱讀她的建議和修改,Katie的認真範兒深深撼動了我。而且從她的字裡行間我感覺到,她是真心喜歡我的故事,想要和我合作完成一篇更好的文章,雖然她給了我許多修改的建議,但是她的用字遣詞從來沒有讓我感覺到,我有許多寫作上的缺失。她讓我記起我循循善誘的博士班導師。兩個人都讓我相信我已經做的非常好了,但是我有極大的潛能變得更好,於是我真的想要變得更好。我寫信感謝Katie的辛勤編輯,決心要寫出更棒的故事。
那真不是個容易的過程,我常常盯著電腦螢幕,腦海裡想著還有什麼情境、什麼風景、什麼故事我可以敘述,並且巧妙的反映出想要的故事,描述人物的時候要挑出哪些音容對話,才能讓那個人栩栩如生。可能在鍵盤上敲出500字,花了數個小時琢磨文意,再反覆翻閱字典搜尋例句繼續磨亮文字,最後才濃縮成100字的段落。常常工作了數個小時之後,我體會到什麼叫做文思枯竭,逼自己去睡覺,因為沒有好精神寫不出好東西。
終於在12月16日交出了第三稿,第三稿和第二稿之間的差異,比第二稿和第一稿的差異更加翻天覆地。Katie因為忙其他文章的關係,到12月29日才給我回覆。那時候我有點怕收到Katie的回覆,因為她的回覆代表多天的工作,又得再一番的嘔心瀝血,但是我更期待收到Katie的回覆,有個人這麼認真的閱讀我的文章,對我是莫大的肯定,此外對她的認真,我想要以加倍的認真回應。
第四稿在1月5日交出去了,Katie很快的在隔天回覆,這次終於只有文字上的小更動。稍微整動一下,1月7日交出了成稿。成稿和第一稿的故事已經很不一樣了,文章果然是個有生命的東西,撒苗下去不知道會長成什麼樣,我只能小心翼翼的澆灌維護修剪,但最後的成稿真的很美麗,而我深深為這個過程而感動。我感到非常幸運,上天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和Katie合作,這個過程給我很大的啟發。
我勉勵我能和Katie一樣,讓我以後的合作夥伴得到這個訊息:你們現在的模樣已經很好了,而且有很大的潛能可以變得更好。而經過這次的過程,我更深信要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許我看不見,但是總會有人受到我的影響,而我希望那份影響是正面的,就像Katie給我的一樣。
最後,敬請期待Alpinist第53期中小Po的文章。這將會是我第一篇非學術性的英文出版物,我感到相當驕傲,談到語言大家都說聽說讀寫,我覺得我終於可以拍胸脯自豪的說,「我的英文很不錯。」
小Po註:Alpinist雜誌有什麼不一樣?
以攀登為主題的平面雜誌,美國有Climbing、Rock&Ice、Alpinist,其中Alpinist的課題最專(在攀登中專注於alpine climbing,簡單來說就是發生在山野裡的技術性攀登),而且最沒有煙火氣。十多年前Alpinist創立時的理念為靠讀者訂閱來賺錢,不靠廣告。而且採用的紙張厚實,更顯出照片的質量,裡頭的文章篇篇都是深度文章,也就是說每本Alpinist雜誌都像一本書。數年前Alpinist的創始者發生了財務危機,把Alpinist賣掉了,幸好後來的接手者繼續維持Alpinist的理念,只多了一些廣告,但是完全不影響質感。Alpinist是季刊,一年四期,截至2015年底發行到第52期。
Climbing和Rock&Ice也是好雜誌,不過較為商業取向,發行量較頻繁,搭配了新聞、花邊、裝備測評等、深度專欄性的文章也好看,就是比例稍微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