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Dave和我又要進風河山野區,希望能夠自由攀登Mt Hooker上的Northwest Passage路線,首攀年份是1999年,定級 5.9A3,12個繩距。得把很多重量運到大本營,然後work當初首攀者人工攀登的部份。感謝老人頭的持續支持,以及新夥伴Black Diamond Taiwan。
Full Story »今年Dave和我又要進風河山野區,希望能夠自由攀登Mt Hooker上的Northwest Passage路線,首攀年份是1999年,定級 5.9A3,12個繩距。得把很多重量運到大本營,然後work當初首攀者人工攀登的部份。感謝老人頭的持續支持,以及新夥伴Black Diamond Taiwan。
Full Story »過去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都陷在寫作的焦慮裡,去年大約10月初,收到美國《Alpinist》雜誌主編Katie Ives的郵件,問我是不是願意就風河山野區穿越的經歷寫成文章。雖然當時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該寫什麼,因為Alpinist要的文章是攀登文學,不是簡單的行程報告,但是怎麼能說不?有人怎麼等都等不到機會,我現在是機會擺在眼前,再怎麼樣都要想辦法寫出來。於是很快就回了信說願意。
Full Story »蕭向婷十多年前於伊利諾大學攻讀幼兒特殊教育的碩士學位,某次實習面對自閉兒童心疼但卻束手無策的經歷,種下日後重返職場,取得BCBA應用行為分析師證照,投身自閉早療教育的契機。目前向婷是西雅圖地區 Kindering 幼兒早療機構的應用行為分析師,從事三歲以下自閉症幼兒行為治療及治療師督導的工作,擁有5年幼兒特殊教育及行為治療的經歷。
Full Story »李思平是內華達大學物理治療系的教授,目前除了專注在截肢者復健的課題外,也偶爾帶領學生做些攀岩相關的小研究。很開心思平同意當Podcast《First Generation》第一集的實驗品,主題圍繞在「動作」,動作是個相當迷人的世界!也閒聊了拉斯維加斯周遭的戶外,和思平喜歡的書籍。
Full Story »也許這是許多人的共同問題,為什麼top rope能爬比先鋒更難的路線?為什麼運動比傳統能先鋒更難的路線?為什麼在山裡能爬到的難度比較低些?自然訓練有素的人,在上述情況下,能爬的困難度應該極為接近。前一陣子讀了本聊運動生理學的科普書籍,有點啟示。我想每個有從事運動的人,大概都有體會運動花的不只是肌力,還有腦力,有就是說除了生理層面,還有心理層面。如果活動需要下的決策很多,心力很吃緊的情況下,肌力做不到最佳表現。
Full Story »我教傳統攀岩課程,經常需要訓練學生成為獨立的攀登者。對我來說,什麼才叫做獨立呢?必須要能分辨什麼是感覺上的風險,什麼是真正的風險。就要從攀岩者的兩項基本功下手:1. 懂得攀爬的媒介(岩質);2. 懂得重力。岩質好,才能藉以往上,放在其上的保護裝備才會有效。懂得重力?才會知道會怎麼fall。該如何與重力合作。
Full Story »熊耳的範圍挺大,西面與格蘭峽谷遊憩區以及峽谷地國家公園(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接壤,南面隔著聖胡安河(San Juan River)與納瓦霍保留區相對。我對熊耳有極深厚的感情,峽谷地國家公園東邊的印第安溪峽谷(Indian Creek Canyon)是世界知名的裂隙攀岩勝地,那兒有一叢叢的砂岩丘,岩壁上裂出整齊均勻的裂隙,直衝雲霄,更妙的是岩面上光溜溜的難有著力處,攀岩者被逼得只能使用眼前的唯一裂隙夾手夾腳的往上。自從2008年首度造訪印第安溪,我就愛上了它的風光和鬥智鬥力的攀爬型態,春秋季節常來造訪。
Full Story »三週長的遠征,我們在巴塔哥尼亞北部的花崗岩上,建立了兩條漫長的alpine路線:『Ice Cream Tempura,炸冰淇淋(1600 ft 5.10R C0)』,以及『Rising from the Ashes,浴火重生(2900 ft 5.11 C1)』。」
Full Story »若是乘坐飛機前往賭城,降落前剛衝破雲層,立即會看見地面上隆起一彎霞色的山脈,那就是紅岩谷(Red Rock Canyon),它在我心中是拉斯維加斯的地標,而不是直線距離離它不到20公里的賭城大道(Las Vegas Strip)。紅岩谷的全名為紅岩谷國家保護區(Red Rock Canyon National Conservation Area),由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管轄。保護區內有一條單向21公里長的景觀道路,是大部分遊客造訪的區域,景觀道路外也有許多優良的健行選擇。
Full Story »回答「從攀登活動談風險控管」演講的聽眾來信,如何找到害怕與相信的平衡點?我的結論是首先先找出來真正要「相信」的什麼?那個需要被相信的「人」是不是有改進的可能。通常這個「人」都是自己,那麼找出改進的辦法,下次會更好。如果那個「人」不是自己,也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是不是還是想要繼續從事攀登這項活動,如果是,就和該個人好好溝通,一起合作,依照自己能接受的進度來改善。
Full 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