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Dave住在房車,在攀岩地區間遷徙。和傳統的游牧民族不一樣的是,他們看哪裡的牧草青綠肥美就往哪裡去,等糧食耗盡,再悠悠地趕著牛羊遷徙到他處。而石頭可不會生長,更不會隨著微風搖曳生姿,我們挑選暫棲地的大原則是跟著太陽亦步亦趨,畢竟天雨岩壁濕滑,攀岩沒有戲唱。但如果真要好好享受逗留攀岩地的時光,那選擇地點的考量可多了。
Full Story »我和Dave住在房車,在攀岩地區間遷徙。和傳統的游牧民族不一樣的是,他們看哪裡的牧草青綠肥美就往哪裡去,等糧食耗盡,再悠悠地趕著牛羊遷徙到他處。而石頭可不會生長,更不會隨著微風搖曳生姿,我們挑選暫棲地的大原則是跟著太陽亦步亦趨,畢竟天雨岩壁濕滑,攀岩沒有戲唱。但如果真要好好享受逗留攀岩地的時光,那選擇地點的考量可多了。
Full Story »在攀岩人口愈來愈多的今日,難得這裡既有「文明」的方便,又有出去一天難得看到另一個攀岩者的「荒野」感覺。加上天氣漸漸涼了,這裡的白楊樹好多都轉成漂亮的黃葉,站在路線頂上俯視重疊著針葉闊葉的層次,遠處大鳥翻飛的風景真是好看。而回到營地,傍晚時分在土路上漫步,層層雲霞趁著夕陽更是美不勝收,有時順便還可以抓幾隻pokemon呢!(一笑)
Full Story »懷俄明州的風河山野區,緊接著佔翹楚的Cirque of the Towers,可說是Titcom Basin了。Titcom Basin位於風河山野區的北部,範圍基本涵蓋四個湖(上下Titcom Lakes,雙湖南面延伸出去的小無名湖,和東面的Mistake Lake),以及圍繞四湖區超過二十座山頭的險峻身形。由此處也可以接近進而攀登懷俄明州最高峰Gannett Peak。周遭的岩石山峰少數有簡單路線可以登頂,但大多數要求攀登者有能力攀爬優勝美地難度定級五級的難度,也就是技術性岩攀路線。
Full Story »到了Fremont Canyon之後,我又再次讚嘆這真是個美麗特殊的地方。攀登者不是健行到起攀處放下裝備開始攀爬,而是要從路線頂垂降到起攀處,假設垂降後把繩子一抽,更增加非爬到頂不可的決心。我目前只爬過部份嚮導書上兩星三星的路線(最多是三星),路線的品質相當好,可惜這裡攀爬的人太少,有的路線長滿了蜘蛛網、佈滿了灰塵需要清理。
Full Story »因為答應中國朋友經營的自媒體「裂縫TV」,在北京時間7/8晚上9點的微信群作一場線上分享會。Dave快速的幫我剪了一個「自介」影片給裂縫做宣傳之用。和以往他幫我做的影片不同,這次他也堅持出鏡。 🙂
Full Story »冰斗是風河山野區的特色,億萬年前地表下有巨大的花崗岩層,冒出地面後被冰川活動慢慢地雕琢成今日的樣子。朝著地圖上等高線密密層疊的地方走去,就等著被光亮灰白的岩壁和陡峭的山勢奪去魂魄。而古早的冰川活動不僅帶來了冰斗,更造成了許多湖泊、山谷,加上茂密的樹林和溪流,風河山野區有令人咋舌的壯觀,更有柔和的靜謐,讓人敬畏卻不會讓人卻步。在眾多的此類地形中,最享譽盛名的莫過於Cirque of the Towers。
Full Story »攀登也常被斥為無用的行為,許多攀登者也常自嘲自己不過從事著無用的嗜好。但是回首攀登史,許多為了克服山區氣候以及險峻地形而發展出來的技術和裝備,也大量用在他處「有用」的地方,而探險者對極地苔原的科學研究也豐富了人類的文明。而回到攀登本身,當攀登者對於眼前的目標盡力,而從努力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時,也可以帶給自己和所處的社群正面的力量呢。
Full Story »攀岩究竟要不要戴頭盔?似乎沒有個標準答案。 那究竟該怎麼樣決定要不要戴頭盔呢?法律沒有規定攀岩者要不要戴頭盔,所以這基本上是個個人選擇,在考慮的時候,最簡單的方式是問自己,我們究竟為什麼戴頭盔?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一、怕頭撞上東西;二、怕東西掉到頭上來。
Full Story »待得大牆的基本練到某個階段了,該是時候把這些技巧用在真正的大牆路線上了,但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我的繩伴還是沒有著落。和Dave一起腦力激盪,列出可能人選,這個人需要懂得多繩距的系統,會傳攀,會人工攀,還要有爬大牆的企圖心。終於鎖定朋友Lauren,雖然她家離錫安公園有一段距離,但曾經在錫安爬過一兩條線,了解錫安的岩質和攀爬特性。
Full Story »2014年為了練習大牆攀登的基本,我在一月來到了美國猶他州的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這是我第三次拜訪這座國家公園,前兩次拜訪時雖震攝於她的美,卻因為氣候和人潮等原因而來去匆匆。這次我從一月一直待到四月初,前兩個月份日照時間不長,日出前、日落後也讓人冷得哆嗦,是公園的淡季,但我卻因為公園的冷清以及珍惜能夠慵懶地領略冬陽的美好感覺,而深深地愛上這個地方。
Full Story »